高原风暖处,团结之花正盛开
在青海,有这样一句话:“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而在海南州,这句话得到了生动的实践。近年来,海南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探索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书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壮丽篇章。

海南州总人口44.7万人,生活着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等2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部人口的77.76% 。2017年12月,海南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但海南州并未满足于此,而是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巩固示范州成果。
党建引领,下好互嵌式发展“先手棋”
在海南州各地,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扑面而来。这一切得益于海南州将民族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动。州、县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对城市民族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统筹推进。

海南州制定了《关于打造民族团结海南样板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确保机构、目标、责任、措施、经费五到位 。州县两级政府落实专项创建工作经费,用于保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和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 。
在党建引领下,海南州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群众参与、部门协调、社会服务的良好局面 。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参与互嵌式社区建设。据统计,海南州组织各级党组织开展专题学习574场次,覆盖2.5万人次,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入脑入心 。
多维嵌入,构建民族团结“新家园”
“社区解决我一个人在家吃饭难的问题,让我们一个人在家行动不便且吃不了热乎饭的老人在河卡敬老院免费吃上了一顿热腾腾的中午饭,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你们……”社区居民李大爷说道。

在明亮整洁的“儿童之家”里一个小男孩在妈妈的陪伴下满心欢喜的摆弄着满桌的积木、小汽车玩具,在热火朝天的“海南州残联残疾人家政服务班”的培训现场,辖区的残疾人学习测量血压、安抚婴儿、擦洗玻璃、心肺复苏等技能。
走进社区办公楼的楼道内悬挂着孩子们亲手制作的一幅幅形式多样、五颜六色的“56个民族大团结”“二十四节气”的绘画作品和手工制品。通过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为各族群众提供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平台,不断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海南州在构建互嵌式社区的过程中,注重从多个维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宣传教育方面,海南州建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 。通过微信、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以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普法广场等线下阵地,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同时,构建“干部+青少年+群众+网络”四位一体宣教体系,举办铸牢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25期,参训1300余人次,发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读本800余册 。
在示范创建方面,海南州以社区为重要载体,打造了一批多民族和谐共荣的示范社区 。截至目前,已打造州级社区“石榴籽家园”33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5个 。这些社区完善了创业就业、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措施,还通过特色联谊交流活动,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例如,贵德县河阴镇城西社区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在基层治理方面,海南州创新了“党建引领+移风易俗+基层治理”新模式,推行了贵南县塔秀乡“7531”基层乡风文明治理模式 。这些举措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和共同发展。
共享发展成果,绘就共同富裕新画卷
海南州立足高原特色农牧资源,围绕“安多味道”“圣洁海南”“天路飘香”等区域品牌,在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现场设立特色产品展销区,集中展示牛羊肉、乳制品、青稞制品等特色产品,构建“生态赋能+文体加持+旅游引流”的消费生态。

依托“农体文商融合市集”,聚焦高原农特产品、民族特色文创产品、非遗手工作品三大核心品类,创新“线下展销+云端推广”双轨模式,将“藏地优品”“天路飘香”等特色产品送进千家万户。仅2023年,海南州全年财政民生支出达120亿元,持续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2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文化浸润,绽放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海南州以文化为魂,深挖多元文化内涵,以文化共情筑牢民族团结根基。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体验圈”,以博物馆、5G图书馆、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为核心,吸引15.9万人次参观,生动展现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历程 。
同时,海南州以传统节庆为载体,举办黄河抢渡赛、藏绣歌舞节、沙漠越野赛等文体活动83场,吸引18万人次参与,促进各民族情感共融 。此外,海南州还拥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4项、代表性传承人17人,形成了锅庄、服饰、藏绣等特色品牌,创作了《千里和缘》《白牦牛》等精品剧目和舞蹈80台,连续多年举办“民族团结杯”主题群众性文化活动 。

如今的海南州,无论是在农区还是牧区、工厂还是学校、家庭还是企业,一个个民族团结新村星罗棋布,一个个舒适宜居的幸福美丽家园拔地而起。海南州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实践,不仅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还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新样板,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