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青海省人民政府 海南州人民政府
智能机器人
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您的位置: 首页 >海南要闻链接>详细内容

【山海同心 筑梦高原】跨越山海播撒希望 江苏“组团式”教育帮扶助力海南州教育提质

来源:海南州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21 08:43:16 浏览次数: 【字体:

图片


清晨六点多,天幕还笼罩在墨色之中,高原特有的清冷气息扑面而来。两道身影匆匆赶往海南州高级中学:这是江苏援青教师郝干伟和妻子徐红芬每日的日常,也是他们用行动诠释教育初心的生动写照。

2022年7月,海南州高级中学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在受援学校海南州高级中学开展教育教研工作,在立德树人的同时,也在为当地培育“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努力实现着自己的职业价值。

援青是使命更是责任

他们来自江苏省常州市武进高级中学。该校是2022年首批国家“组团式”帮扶团队派出牵头学校,派出了一名副校长、一名中层干部和一名普通教师。此外,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常州市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和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等单位还派出了5名援青教师。

跨越山海,倾力帮扶。江苏省常州市武进高级中学的副校长徐红芬与她的丈夫郝干伟一同踏上了三年援青支教的征程。担任海南州高级中学校长后,徐红芬带头从学校制度建设、办学特色、学生成绩等方面重点发力,学校也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为帮扶工作提供支持,努力让前沿理念、创新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带动州高级中学教育教学水平有效提升。

“一次援青行,一生青海情。从江南水乡来到雪域高原,心慌、气短、失眠、头痛等高原反应严峻的考验着我们,但我们一定会像美丽的格桑花一样,坚韧顽强,在灼灼烈日下开出美丽的花朵。作为教育帮扶团队的组长,我一定会带好队伍,与州中全体师生同心同向同行,共建幸福州中。”徐红芬说。

两年来,海南州高中援青教师共帮带48名徒弟,听课累计500多节,开设关于新高考改革的讲座52场。他们带领老师开展课题研究,目前学校共有20个青海省级课题(前五年仅有1个)。团队还开展“双向组团”,选派了42名教师赴江苏跟岗学习。

在援青老师的帮带下,海南州高级中学的课堂悄然转型。2023年,州高中有46节课被评为州级优质课,获奖数量超过前三年总和。2024年高考在海南州就读的理科状元花落州中;2024届“珍珠班”高考本科上线率达100%、一本上线率为98%,平均分高出一本线117分。

图片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教育帮扶的核心,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生物教师王景花对此深有体会。2022年7月14日,她响应号召,跟随团队来到海南州。2023年5月,她担任了海南州生物州级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为了让更多当地教师受益,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备课、打磨示范课。

在一次面向全州教师的示范课上,王景花精心设计实验环节,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堂上,老师们专注的眼神和热烈的讨论,让她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州高级中学生物老师鲁秀兰是王景花众多“徒弟”中的一员,她回忆道:“师父的每一次培训都干货满满,特别是在新高考要求与课堂教学融合方面,她的指导让我豁然开朗,方向明确了,教学也更有底气了。”

王景花并不满足于此,她积极搭建苏青两地教师交流的桥梁,组建苏青网络教研发展联盟。通过线上会议、云课堂等形式,团队促成江苏名师与青海教师结对,使前者成为后者的“师父”。一次线上教研活动中,江苏名师分享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法,让青海的老师们耳目一新。大家在线上热烈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种跨越地域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两地教师的共同成长。

在日常教学中,支教团队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面对高原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信心不足和职业规划迷茫等问题,他们想尽办法帮助学生。

团队还积极推动学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构建了“和雅”课程体系,打造了职业体验类、社会服务类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规范学生行为,团队设立了五星小组考核机制。在职业体验课程中,学生们走进当地企业,亲身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一位学生感慨道:“以前对未来很迷茫,通过这次体验,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方向,也有了努力的目标。”

“十四五”期间,海南州投入援建资金34985万元,以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为重点,实施了共和县高级中学、同德县牧场中学扩建、兴海县幼儿园等一批文化教育类项目27个。

图片

苏青携手办好“家门口”的职校

清晨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室里。16岁的藏族少年多杰华桑正全神贯注地调试着网络设备,显示屏的蓝光映照在他专注的脸庞上。作为青海省首个“3+4”中本贯通培养项目的首批学员,这位曾经的草原少年如今有了新身份——未来“绿色算力工程师”的预备役。“每天都能触摸到前沿技术,我的大学梦不再遥远!”他擦拭着额头的汗珠说道。

2024年8月,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与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开展中本一体化联合培养试点,通过7年系统化培养,为民族地区学子打通“中职——应用型本科”的成长通道。10月,全省首个中本一体化班在海南州落地开班,30名像多杰华桑这样的农牧区孩子,成为这项改革的首批受益者。

“我们要把这个班打造成高原职教的标杆!”班主任金晓瑞正在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研讨。这位2024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见证着学校师资队伍的蜕变。在江苏“组团式”帮扶团队指导下,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54名本地教师通过系统培养,带动全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从不足30%跃升至62%。两个江苏省级名师工作室的落户,更让高原教师能实时共享东部优质教育资源。

近年来,海南州职校在江苏职业教育“组团式”帮扶团队的指导下,多措并举,加强海南州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帮扶团队通过“青蓝工程”结对培养54名本地教师,助力学校斩获省级教学竞赛奖项13项,申报省州级课题8项,带动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从不足30%跃升至62%。两个江苏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落户高原,实现两地优质教学资源“全流通”。

2024年,海南州职校对口升学录取率再创新高,352名毕业生考入高职院校,较上年提升15%,创造学校历史最好成绩。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江苏省第五批“组团式”职业教育援青团队的提前谋划、精耕细作和无私奉献。

随着农牧业转型发展和三江源保护工程的深入推进,农牧区人口与资源矛盾日渐突出,农牧区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显著上升。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农牧区学生人数占比达到90%,因此拓宽农牧区学子的求学出路,成为援青团队入青后亟须解决的问题。

援青团队聚焦青海高考综合改革,结合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实际,积极谋划各专业中高职衔接工作。学校与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成功增设藏医学、康复治疗技术等高职专业,与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签订“3+3”中高职联合培养协议,顺利打通学生升学就业双通道。

同时,在江苏援青前方指挥部(工作队)和江苏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援青团队积极协调江苏高校对口帮扶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先后与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签订共建帮扶协议,通过联合培养的形式,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合作,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又踏层峰望眼开。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对口升学录取率的稳步提高,是江苏省“组团式”职业教育援青团队助力海南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

从江南水乡到雪域高原,江苏“组团式”支教团队如同擎着先进教育理念火种的使者,跨越山海,用责任与担当、爱心与智慧,在高原大地上书写着教育援青的动人篇章。他们的故事,是苏青两地教育协作的生动缩影,更是教育梦想照亮未来的真实写照,他们用辛勤和汗水让教育之花在青藏高原绚丽绽放。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