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青海省人民政府 海南州人民政府
智能机器人
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共和>平安共和>详细内容

共和县城镇化建设与发展成绩综述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4-30 15:33:42 浏览次数: 【字体:

共和县城镇化建设与发展成绩综述

   

    共和县建政以来,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力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城镇空间不断扩展,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城镇规划取得新进展,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

 

恰卜恰镇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行政区划经过了撤镇建社、撤社建镇、镇社分置、撤乡并镇等几次大的调整。目前,全镇辖15个村62个社7个社区居委会,镇区规划总面积49平方公里,是共和县建政初期(1953年)的6.7倍,比1999年增加21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为保证城镇建设科学有序发展,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先后修编完成了《共和县城总体规划》、《城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倒淌河、江西沟、黑马河、石乃亥、塘格木、恰卜恰、龙羊峡7个乡镇《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为今后城镇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新编制的《共和县恰卜恰镇总体规划》,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增加了12平方公里(增加北新区、工业园区、德吉塘及绿化),其中建设用地调整为20平方公里。调整了部分规划用地性质与城镇长远发展不相符的用地性质规划,同时,重点增加了北新区城市道路、建设用地性质及工业园区道路布置。《城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东起环城东路,西至杂多滩,南接214国道,北接倒茶高速,面积约4.7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69.56公顷(居住用地58.12公顷,公共服务设施4.12公顷,市政设施0.52公顷,道路广场用地6.8公顷),非建设用地400公顷(水域19.67公顷,其他用地380.32公顷)规划道路23条,共36公里。

恰卜恰镇经过60余年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大幅增加,2013年底,全镇城镇人口达4.74万人,城镇化率达46.67%,是建政初期的7倍,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2.5倍。

 

综合功能逐步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恰卜恰城镇综合功能逐步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十五”期间,恰卜恰镇有大小街道3230.7公里,桥梁16座,人行道19.8万平方米;镇区绿化面积163公顷,公园2个;自来水、供暖、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从无到有,发展迅猛。目前,有供热公司2个,供热设施较为齐全,镇区供热管线6.4公里,供热普及率78.45%;日供水综合生产能力8000立方米,镇区配水管线40公里,输水管线28公里,供水管道长度866公里,年供水总量240万吨,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36升,用水普及率90%;城市污水排水管道长度1.7公里,污水处理率100%;环卫专用车辆12台,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104.8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公共设施有城市公厕12座,路灯18263652盏,垃圾斗216个,果皮箱180个。“十一五”期间,为顺利完成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全面提升城镇综合功能,打造全省藏区第一大镇”的奋斗目标,县委、县政府认真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健全、城市规模较大、人居环境良好、民族特色浓郁”的建设要求,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组织实施了恰卜恰镇区道路、桥梁、给排水、河道整治、广场建设、临街建筑外立面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形成了“四区一组团”的结构形态(河东区、河西区、工业区、新区和德吉滩组团)。“六路五桥”(东台街、人民西路、健康北路、健康南路、新建街含大众街、青年路、东风桥、人民桥、长风桥、新建桥、青年桥)工程的建成,使镇区街道“四横十纵”布局基本形成,青海湖中心广场、黄河北路休闲广场、青海湖步行街的建成,给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县城垃圾处理场和恰卜恰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有效促进了镇区环境改善,加快了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步伐。

 

旧城区改造大规模兴起,城北新区建设初具规模

 

“十二五”期间,我县城镇建设严格按照《共和县城镇总规规划》确定的“北拓、南延、西进、东扩、中优”的发展方向和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拉开骨架、完善功能、优化环境、开发新区、提升老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经过不懈努力,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变化”的目标,为实现撤县建市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一是旧城区改造大规模兴起,现已初现成效。第一,市政道路改造方面,随着东山路、切吉西路、同德路、滨河西路、倒淌河路、都塘路等道路改造工程不断推进,镇区市政道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县城污水排水管网工程、三期供热工程(四方热力)、恰卜恰镇供热工程(利民供热)、恰镇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临街即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和东山路沿线居住区地质灾害与环境整治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基本完工或正在加快实施,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第三,房地产开发方面,金安、皓星、金鑫、惠安等15个住宅小区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城镇居民居住条件,特别是海南州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信用社综合住宅楼、泰和苑住宅楼、亚细亚商贸城、海南州电影公司数字影院商住综合楼、恰卜恰河东商城等标志性高层建筑的建成,填补了共和县建政以来无高层建筑的空白;正在建设或基本建成的景洲.帝王国际商城、藏民族文化产业创意园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的投入使用,将会极大地提升城镇建设品位和形象。二是新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现已初具规模。新区主要建设工程项目有海南州委州政府业务用房、海南州文化传媒中心、海南州图书馆、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三横四纵道路建设、河道治理、景观带建设等30个项目,总投资达12.27亿元。道路桥梁工程:完成了总投资1360万元,80米,宽34米的新区大道桥梁工程和总投资8542万元,总历程8.01公里的黄河北路等道路工程4条。防洪治理工程:新区防洪治理工程总投资5967万元,分一、二两期施工。其中一期工程投资2984万元,新建恰卜恰河共和县城区段堤防工程总长16982m,恰卜恰河防护总长6300m,排洪渠1条总长1940m。已完工并通过验收。二期工程 2983万元,修建护坡式蜂巢网箱断面防洪堤17.14km,现已完工并通过验收。配套管网工程:供水管网全长16.6公里,总投资2450万元,现已全部完工;供暖管网全长13公里,总投资2380万元,现已完工,正在进行锅炉房施工;通信管道工程总长14.48公里,总投资756.34万元,现已全部完工;燃气管线工程敷设天然气中压管网8公里,总投资538.73万元,现已完工;输电电杆架设及线路架设工程总投资821万元,现已完工。集中供热工程:新区供热站建筑面积2518,总投资697万元,现已完工待验。环境绿化工程:环境绿化工程总投资728万元,完成10条街道绿化带16399.7米,栽植各类苗木6562株;3条街道街头绿地绿化40849.5平方米,共栽植各类苗木297008株,花草绿化17388.92平方米。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工程:工程主要建设共和县文化体育活动场馆、共和县群众民族体育活动综合馆(共和县民族射箭馆)、灯光球场、配套设施、管网及景观等工程,建设面积45亩,工程总投资6998.2万元,现已基本完工。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工程。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包括恰卜恰敬老院和社会福利中心及共和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3个项目,建筑总面积4811.08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236万元。新区各类用房工程:新区已确定计划建设房屋项目共30项,其中以下4现工程已完工或基本完工。(1)办公用房建设工程:海南州四大班子、州检察院等单位办公用房工程共13项,建筑总面积105242.3平方米,工程总投资47407万元。(2)住房保障工程:新区保障性住房有州级公租房、玉龙公司公租房和共和县廉租房等3项工程,建筑总面积275402.36平方米,工程总投资4.4599亿元。(3)旅游休闲及酒店工程:包括玉龙酒店、州委统战部市场和果美香卡生态园等3项,建筑总面积59454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4800万元。

 

住房保障政策逐步完善,居民住房条件全面改善

 

“十二五”期间,随着住房保障制度的全面推进,极大改善了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2008年,我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正式起步,先后实施了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干部周转房等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第一,廉租住房建设。2008年—2011年,先后投资10.89亿元,建设廉租房8554套,目前实现入住2538套,基本建成尚未交付入住6016套,廉租房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2.2万人城镇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居住条件。第二,公共租赁房建设。2010年—2011年,投资36267万元,在我县11个乡镇和恰卜恰地区31家企事业单位建设公共租赁房4530套,部分已完工并交付使用,其余将于今年完工投入使用。公共租赁房的建成,将会极大的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的住房条件。第三,干部周转房建设。2014年起,将投资6696万元的干部周转房工程项目正在进行施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我县在职干部职工的住房条件。第四,农牧区“两房”建设。十二五期间,国家侧重于农村牧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在我县先后实施了农村牧区奖励性住房和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从2010年开始至今,投资6999.6万元在全县11个乡镇实施奖励性住房6361户户,除2014年投资1700万元建设的1000户奖励性住房尚未完工正在建设外,其它5361户已建成并实现入住。从今年开始,国家投资1500万元,在全县11个乡镇1000户农户中实施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工程,目前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1、城北新区建设

1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北新区年内续建和新建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4.77亿元,现已落实投资3.75亿元。一是投资1.5亿元的新区“三横四纵”主干道路建设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二是计划投资7600万元的“三横四纵”供水、供热管线、绿化工程与道路同步建设。三是计划投资5200万元的“三横四纵” 人行道工程、排水管线工程正在施工建设。四是计划投资720万元的新区通讯管线工程与道路工程同步进行。五是计划投资1.349亿元的新区供电项目,现已落实投资计划资金7550万元,正在施工建设。六是计划投资800万元的新区燃气管线项目和计划投资2185万元的新区河道治理项目已落实投资并开工建设。七是总投资1500万元的新区河道景观廊道建设项目完成设计工作,项目投资尚在争取。八是计投资1200万元的新区热源项目,目前已初步拟定投资、建设方案,待州、县论证通过后实施。

2)新区重点项目建设。

——目前已落实投资计划的房屋建设项目17项,总占地927亩,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投资8.55亿元。一是州四大班子业务用房、州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州图书馆、州直机关公租房、州文化传媒中心、县文化中心、州检察院办公楼、县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县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县廉租房等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二是州党校、州无线电管理处办公楼、州电信业务用房、州环保业务楼、州气象综合楼等项目正在进行设计、招标等前期工作,部分已陆续开工建设。

——正在进行申报、规划设计阶段的项目单位27个,计划投资6.75亿元。

2、旧城区建设

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计划投资1250万元的东山路(总长2.69公里)、1260万元的同德路(总长1.378公里)、1260万元的切吉西路(总长0.942公里)道路工程项目于今年49日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目前已开工建设。其中东山路改造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和项目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并完成了1.5公里排水沟开挖。同德路和切吉西路改造项目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工作,预计今年11月底竣工。二是计划投资1450万元的滨河西路(2.4公里)道路改造项目于201151日正式开工,今年45日复工建设。目前,滨河西路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30%,预计今年11月底竣工

2)招商引资项目。一是计划总投资9500万元,占地面积30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590平方米(共17层)的共和县泰和苑住宅小区项目目前主体工程进度已达到16层,计划于今年11月份竣工,完成回迁户的回迁安置。二是计划总投资2.4亿元,建筑用地面积9178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4986平方米的集休闲、酒店、娱乐、餐饮、住宅、商业为一体的少年宫地段综合商贸中心项目目前完成建设用地及地上建筑物的调查、登记和评估工作,正在与投资商洽谈协商具体投资建设事宜,并进行少年宫、县教育局、州文化广播电视局等整体搬迁工作。三是计划总投资为4500万元,占地面积219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675平方米的亚细亚商贸城建设项目目前主体工程进度已达到6层。

3、保障性住房建设

1)廉租房建设。一是2009总投资1904万元的253套廉租房我县采取小区配建和集中建设方式进行建设,目前全部实现入住。二是2010年总投资1.7亿元(1650套、8.25)的廉租房建设4个片区在旧镇区建设,目前基本竣工,正在进行分配入住。三是2011年计划总投资6亿元(6576套、32.88)的廉租房建设,分别在旧城区(1240套)和城北新区(4778套)分九个片区集中建设及在赛乾家园(324套)、倒淌河集镇(126套)、湖东羊场(80套)、安置农场(20套)、巴卡台农场(10套)分散建设。目前,1264套主体完工,正在实施室内外装饰,另外5312套主体工程达到3层以上。

2)公共租赁房建设。一是2010年建设的430套,目前工程主体封顶。二是2011年建设的4100工程达到正负零以上。

4、环境综合整治和集镇建设

项目分一、二期工程分步实施,一期工程以街道整治、房屋改造为重点,建设内容包括街道整治、立面改造、集镇建设、统一门头牌匾等八项。其中街道整治以新建和整治人行道及街道硬化为主,总投资9462万元;立面改造工程在倒淌河镇、石乃亥乡、江西沟乡和塘格木镇实施,投资118.5万元;集镇建设在江西沟乡实施,投资1880万元;统一门头牌匾在倒淌河、黑马河、石乃亥三乡镇实施,投资20万元;亮化工程,四乡镇购置不同风格的路灯339盏,投资150万元;垃圾处理场在黑马河境内修建,投资1100万元;镇容镇貌整治投资50万元,拆除清理109国道两侧的破旧房屋、残垣断壁并对公路南侧1公里范围内的牧户院墙进行了统一改造。组建环卫清洁队伍及购置环卫设施总投资123.25万元。一期工程建设现在基本竣工。二期工程总投资1890万元,现已开工建设,其中江西沟乡立面改造,黑马河乡小广场项目预计到7月底完成。

(三)城镇管理工作

1、市容秩序集中整治工作。一是开展了切吉东路、赛乾路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工作。取缔占道经营摊位157家,拆除闲置货架29个,整治店外店121家,拆除违章搭建的遮阳棚38处,实现了切吉东路、赛乾路退路进市、退路进店、还路与民的工作目标;二是开展沿街市容秩序整治工作。对影响城镇道路容貌的户外经营、乱搭乱建、街道排放污水、倾倒垃圾、投抛污物、乱牵乱挂、乱摆乱放杂物或脏水桶、晾晒衣物、拖把等违章行为进行全面整治,街道乱贴、乱画、乱涂、乱搭、乱建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沿街秩序有了明显改观;三是开展了广告牌匾整治工作。对影响镇容镇貌的灯箱、牌匾、条幅、墙体广告、手写广告、乱拴乱挂、乱堆乱放等广告招牌进行了全面清理,进一步提高了街道容貌水平;四是开展“牛皮癣”治理工作。针对 “牛皮癣”顽疾,专门成立了小广告清理小组,通过全天来回巡查,发现一处清理一处,确保立面干净整洁,极大地改善了市容市貌。

2、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一是强化街道清扫保洁质量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环卫管理制度,扩大考核范围,深化考核内容,优化考核办法,对每个清扫保洁小组,按照《街道清扫保洁质量考核办法》和街道清扫保洁质量标准,严格实行每周不定期的检查考评,并与工资挂钩,增强了作业人员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作业效率,提升了保洁效果,确保每日完成62万平方米街道清扫保洁任务,清扫保洁质量总体上达到了城镇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全天保洁时间不少于12小时,街道清扫保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二是加大生活垃圾清运力度。进一步完善镇区生活垃圾清运机制,健全垃圾收集设施,加快垃圾清运频率。压缩式垃圾车每天两遍定时定点上门服务,保证街道商业门店垃圾日产日清。每天出动摆臂式垃圾车3辆清运居民区生活垃圾,集中运送至共和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日均处理生活垃圾85吨,生活垃圾清运率及无害化处理率均达90 %以上。截止目前,共拉运垃圾5220车次,清运生活垃圾14616吨;三是加强对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以元旦、春节、劳动节、州县三会和上级领导来访为重点,大力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同时,通过增设垃圾收集设施,设置围栏,加强巡查等办法,努力治理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和环城路沿线的垃圾死角,从整体上改善县城的卫生状况,促进镇区环境卫生全面提升。上半年组织驻恰单位、居民开展环境卫生责任区大扫除活动4次,开展扫雪除冰工作活动3次,组织清洁工清理环城路沿线、城乡结合部路边垃圾死角6次,清理垃圾死角23处,清运垃圾40余吨;四是加大环卫执法力度。加强了夜间和节假日的环境卫生巡查力度,会同交警部门定期开展建筑工地运输车辆专项整治活动,严肃处理乱倒垃圾和马路遗撒、违规处置渣土的违章行为,从源头上遏制了垃圾乱堆乱倒和马路遗撒现象的发生。截至目前,开展乱倒垃圾专项整治4次,查处乱倒生活垃圾行为16起,查处马路遗撒15起,查处违章运输和乱到建筑渣土案件5起。审批建筑渣土运输申请18起,办理建筑渣土准运证31份。

3、县城亮化工作一是大力实施景观亮化工程。春节期间在青海湖南北大街、共和东西路行道树上分别设置LED流星雨灯,在青海湖北大街设置景观灯12盏,在青海湖南大街路灯灯杆上设置LED中国结灯60盏,在黄河南大街路灯灯杆设置LED中国结灯30盏。对青海湖南、北大街公交车站台进行了亮化。在街心花园亭子设置LED轮廓灯,树上设置流星雨彩灯。在黄河路与日月山路交汇处三角花园的50株树上设置流星雨彩灯。在青海湖北大街、共和东路、青海湖广场选点设置大型街景造型灯5个;二是积极实施沿街建筑物景观亮化工程。为美化城镇夜景,提升城镇形象,打造和谐靓丽的城镇景观,积极督促沿街37家单位采用楼体设置LED洗墙灯、泛光灯、轮廓灯及霓虹灯、射灯等多种立面照明方式完成临街立面整体亮化工作;三是认真开展路灯维护工作。截止目前,按天气长短调整路灯亮化时间12次,维修黄河南北路、环城路、青海湖南北大街等主要街道路灯403座,更换地下电缆1100米,更换钠灯灯管260只,更换节能灯1400只,更换触发器300只、整流器260只、微电脑定时开关10个,修复配电箱2个,镇区街道亮化率达95%以上。四是实施青海湖广场照明系统维修改造工程。恢复了64座排灯、24座园柱灯、8座水晶灯的亮化。

4、行道树、公共绿地养护工作一是以黄河南大街为重点,完成81株行道树补植任务,并采取当地树苗,根系完整,更换土壤,当天起苗,当天栽植,当天灌溉的技术措施确保苗木成活率;二是认真开展行道树、公共绿地的春灌工作。完成3491株行道树的春季灌溉1遍,开展青海湖广场、街心花园绿地灌溉4遍;督促青海湖北大街 “门前四包”责任单位完成街旁公共绿地灌溉1次,灌溉面积39075平方米,确保树木、花草对水的需求;三是开展了公共绿地树木的修剪整形工作。及时组织人员开展了街心花园、青海广场、黄河路休闲广场和街道树木修剪整形工作,确保树木的观赏性,方便居民树下通行;四是完成3491株行道树涂白工作。有效预防行道树病虫害的发生,经涂白处理后的树木,涂白高度统一,涂层均匀,色泽洁白,树木更加整齐美观。

5、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市政管线的管理工作。认真开展市政各类检查井的日常巡查,发现缺损井盖和管线堵塞及时处置,确保市政管网安全畅通。截止目前,清理疏通雨水井83座,疏通排污管道72处,更换破损排水检查井盖52座;二是加强街道人行道的管理。严格执行道路占用、开挖的审批程序,及时通知供热、供水、电信部门恢复人行道塌陷9处。

(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情况

按照“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作的要求,在完成8个“示范村”和27个“百企联百村”村庄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实施农村奖励性住房2092户,使村庄住房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廉租房缺口资金问题。2009年我县采取小区配建和集中建设方式建设廉租房253套,总投资1904万元(含前期、二类费、垫资建设室外配套工程款),到位资金1505.5万元,缺口资金449万元。2010年我县采取集中建设方式在恰卜恰镇分四个区建设1668套,96200平方米,总投资1.82亿元,到位资金7200万元,缺口资金7905万元。2011年共和县廉租房建设任务6018套、32.88万平方米,在恰卜恰镇区和城北新区分九个片区集中建设54608套,分散建设558套,总投资6亿元,缺口资金达3.01亿元。

(二)工程建设进度缓慢问题。一是部分项目前期审核、审批手续时间周期长,工作难度大,导致前期工作进展缓慢;二是项目土地征用、拆迁难度大,主要表现对补偿标准、拆迁安置不满意,从而影响了工程实施进度;三是部分项目设计审查、环评、征占用地审批等衔接不到位,影响项目报批等前期工作,导致项目不能按期开工。

(三)城镇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一是清洁工工资低,不利于街道清扫保洁工作长效管理。二是环卫专用设备缺乏,因无垃圾清扫车、餐厨垃圾车、洒水车(原有洒水车已处于报废状态),导致无法提升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清洁工劳动强度,无法开展泔水收集作业和洒水降温、降尘作业。三是城镇公共设施维护经费不足。公共设施运行费用高,一些基础设施经常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及时维修和养护,如无行道树、公共绿地养护经费经费,制约着市政设施的正常运行。四是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比较淡薄。乱倒垃圾、乱泼污水、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不卫生行为还时有发生,给城镇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统筹兼顾,推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切实按照重点项目目标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细化责任落实,确保项目快建设,早见效。对于续建项目,重点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抢工期,抓进度,分阶段倒排工期,明确每个项目的落实进度工程时限。对于新开项目,要逐项明确开工时间表,加快完善项目审核手续、资金落实、环评、用地报批等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尽快达到规定的开工条件和标准。

(二)加强配合,营造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加强与相关行业到位之间的协调,争取行业单位的支持与配合,推进项目建设;做好对工程项目的策划、前期准备、资金筹措、建设、投产营运、管理等工作。同时,想方设法加快项目建设进程,提高效率。加强与相关部门和行业单位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形成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促进项目建设的合力,切实为重点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加强监管,确保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强化质量安全监督行为,协同有关部门搞好招投标工作,加大建筑市场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组织质监人员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双提高。

(四)多措并举,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既要紧紧抓住中央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藏区发展、发达省份对口帮扶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投资。同时,动员社会共同参与,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投资。

 (五)加大力度,确保城镇管理顺利开展。在积极筹措和争取城镇管理工作经费的基础上,一要稳定清洁工队伍,不断提高城镇保洁工作水平;二要改善环卫专用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三要加大环卫工作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环卫工作的认识和维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

 

 

 

共和县城镇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材料

 

一、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恰卜恰镇始建于1972年,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恰卜恰镇基础设施有了明显的改观。目前,全镇共有城镇人口5.4万人;大小街道32条,总长29.7公里,其中硬化道路23条,总长22.1公里;铺设人行道面积达19.81万平方米;镇区内有大小桥梁16座;镇区供水管道长40公里,排水管道长11.9公里,供暖管道长6.39公里;地面公用设施有路灯933盏,垃圾处理厂1处,绿化覆盖面积102公顷,道路清扫保洁面积41.6万平方米
     
二,城镇化建设主要项目投资情况

(一)城北新区建设投资

城北新区位于旧城区的北面,东起环城东路,西至西城路与工业发展区相接,南起214国道与老城区相接,北接共茶高速,占地4.7平方公里。新区主要分两个片区,以恰卜恰河为界,河东为行政及居住片区,河西主要为综合服务及居住片区。我们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建设投资2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4.7亿元),基本形成新城区框架。今年计划建设项目共36项,总投资达15亿元,规划占地2000亩(占可用总量的56%)。

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三横四纵”主干道路工程。总投资1.89亿元的新区三横四纵道路主干道工程,总建设里程14.02公里,项目于20123月中旬动工建设。一是新区大道现已完成土方234168.8 M3 占路基工程比例的80%二是恰卜恰河中桥和西台沟中桥现已完成桥梁总工程的60%三是新区北路、新区南路、青海湖路、新寺路、黄河北路滨河大道等六条路路基工程完成合同工程数量的83%。

2民主路、文化路、复兴路道路及附属管线工程。一是民主路路基工程完成681.713,已完成总投资180万元;二是文化路路基基础已完成526.9,完成总投资220万元;三是复兴路已完成1425清表工作,目前正在回填土方,完成投资300万元;四是青海湖路给水管网已开挖1.3公里,目前正在清槽、打夯,完成投资30万;五是新区大道供热管网已开挖240,目前正在清槽、打夯,已完成投资40万元。

(3)新区燃气管线项目。

计划在城北新区敷设天然气中压管网总长为18公里,分为前期8公里和后期10公里,前期投资538.74万元、后期投资658.46万元。

(4)新区河道治理项目。一是投资680.29万元的城北新区河道治理工程,新建防洪堤6公里,截至目前完成投资240万元。二是投资1500万元的新区河道防洪配套工程,目前正在修改完善实施方案。

2、新区各类用房建设

计划建设的房屋项目共25项,其中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及政府办公用房等14项房屋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8.7亿元,占地面积884亩,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一是州四大班子业务用房现已施工到四层,完成投资1800万元。二是州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完成投资1680万元。三是州图书馆正在进行二层施工,完成投资400万元。四是州级公租房正在四层施工,完成投资200万元。五是县廉租房正在进行五层、六层施工,完成投资30000万元六是州检察院办公楼主体工程完工,完成投资1000万元。七是州文化传媒中心完成基础施工,完成投资100万元。八是州党校教学业务用房正在基础施工九是玉龙酒店正在基础施工十是文体活动中心正在平整场地

(二)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是计划投资1250万元的东山路(总长2.69公里)、1260万元的同德路(总长1.378公里)、1260万元的切吉西路(总长0.942公里)道路工程项目于今年49日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目前已开工建设。其中东山路改造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和项目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并完成了1.5公里排水沟开挖。同德路和切吉西路改造项目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工作,预计今年11月底竣工。二是计划投资1450万元的滨河西路(2.4公里)道路改造项目于201151日正式开工,今年45日复工建设。目前,滨河西路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30%,预计今年11月底竣工

(三)环境综合整治和集镇建设投资

总投资1.29亿元的以街道整治、立面改造、集镇建设、统一门头牌匾等八项建设内容的环湖小集镇建设及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现已基本竣工。项目分一、二期工程分步实施,一期工程以街道整治、房屋改造为重点,建设内容包括街道整治、立面改造、集镇建设、统一门头牌匾等八项。其中街道整治以新建和整治人行道及街道硬化为主,总投资9462万元;立面改造工程在倒淌河镇、石乃亥乡、江西沟乡和塘格木镇实施,投资118.5万元;集镇建设在江西沟乡实施,投资1880万元;统一门头牌匾在倒淌河、黑马河、石乃亥三乡镇实施,投资20万元;亮化工程,四乡镇购置不同风格的路灯339盏,投资150万元;垃圾处理场在黑马河境内修建,投资1100万元;镇容镇貌整治投资50万元,拆除清理109国道两侧的破旧房屋、残垣断壁并对公路南侧1公里范围内的牧户院墙进行了统一改造。组建环卫清洁队伍及购置环卫设施总投资123.25万元。一期工程建设现在基本竣工。二期工程总投资1890万元,现已开工建设,其中江西沟乡立面改造,黑马河乡小广场项目已完成。

(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投资

按照要求认真实施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项目,到目前实施农村奖励性住房2092户,总投资14644万元(省级专项补助2510万元、县级补助209.6万元、农户自筹11924.4万元)。其中恰卜恰镇590户、龙羊峡镇360户、塘格木镇380户、铁盖乡240户、沙珠玉乡160户、廿地乡60户、倒淌河镇50户、江西沟乡50户、黑马河乡39户、石乃亥乡33户、切吉乡30户、重大自然灾害户100户。截止到731日,各乡镇均已完成农户的建档工作,建档率100%。全县共开工建设1429户,开工率68%目前省级和县级专项补助资金2719.6万元已全部到达我县财政部门专户,待各乡镇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每户13000元的奖补资金将集中公开以现金形式一次性发放到户。通过项目建设,使村庄住房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

(五)廉租房建设投资

一是2009总投资1904万元的253套廉租房我县采取小区配建和集中建设方式进行建设,目前全部实现入住。二是2010年总投资1.7亿元(1650套、8.25)的廉租房建设4个片区在旧镇区建设,目前基本竣工,正在进行分配入住。三是2011年计划总投资6亿元(6576套、32.88)的廉租房建设,分别在旧城区(1240套)和城北新区(4778套)分九个片区集中建设及在赛乾家园(324套)、倒淌河集镇(126套)、湖东羊场(80套)、安置农场(20套)、巴卡台农场(10套)分散建设。目前,1264套主体完工,正在实施室内外装饰,另外5312套主体工程达到4层以上。

三、城镇供、排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一)旧城区供排水管网建设。恰卜恰地区供水设施主要有1993年建设的0.5万吨地下水源水厂1座,加压站1座,提升站2座;2011年建成的1.1万吨水库水源净水厂1座;供水管网总长81.3公里,其中:城区管网43公里,分别为1993年建设9.5公里(灰口铸铁管),2000年建设12公里(PVC-U管),2004年建设13.5公里(PVC-U管),2011年改扩建8公里(PE管);2011年建成恰让水库至水厂输水管26.5公里,水厂至城区输水管11.8公里。恰卜恰城镇供水水源分为地下水源和恰让水库地表水源两部分,供给的人口约5万人,两处水源的实际日供水能力只有12000立方米,只能维持现状老城区的生活用水需求,目前在建的城北新区和工业发展园区尚无水源。恰卜恰镇现有各种排水管道11.9公里,而且大部分管道漏损严重,不能发挥正常排污作用。目前,旧城区排水官网建设和城镇道路改扩建工程同步建设。

(二)污水处理。共和县恰卜恰镇污水处理厂总投资3530万元,设计日处理污水规模为2万吨,年可消减向恰卜恰河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1168吨、生化需氧量(BOD511吨、悬浮物(SS730吨、氨氮73吨。该项目于2010715正式通水试运行,现运行情况良好,实际日处理污水量为7000吨左右,全部指标都达到了各项要求。

(三)电网及弱电建设。共和县为大电网供电区,全县电网覆盖面积现已达1.7 万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95.5%。辖区内 现有263km35KV线路,10Kv2022km线路,2300km低压线路,908台配电变压器,35KV8座变电站在运行。恰卜恰地区目前建成并运行的弱电系统主要有电信、移动、联通等。

四、房地产开发

一是计划总投资为3.4亿元、占地面积约95亩、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的藏民族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截止目前90%的建筑封顶,正在进行室内外安装装修工程。二是计划总投资2.4亿元、建筑用地面积9178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4986平方米的集休闲、酒店、娱乐、餐饮、住宅、商业为一体的少年宫地段综合商贸中心项目,目前完成建设用地及地上建筑物的调查、登记和评估工作,正在与投资商洽谈协商具体投资建设事宜。与此同时少年宫、县教育局、州文化广播电视局等整体搬迁工作正在进行。三是计划总投资9500万元,占地面积30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590平方米的共和县泰和苑住宅小区项目目前主体工程进度已达到16层,计划于今年11月份竣工,完成回迁户的回迁安置。四是计划总投资5800万元、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400平方米的恰卜恰河东商城改扩建项目,截止目前,主体工程已达到六层。五是计划总投资5288万元、占地面积60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440平方米的海南州电影公司数字影院商住综合楼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六是计划总投资为4500万元、占地面积219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675平方米的亚细亚商贸城建设项目,截止目前,主体工程进度已达到6层。

五、城镇绿化美化亮化情况

(一)城镇绿化工作一是以黄河南大街为重点,完成81株行道树补植任务,并采取当地树苗,根系完整,更换土壤,当天起苗,当天栽植,当天灌溉的技术措施确保苗木成活率;二是认真开展行道树、公共绿地的春灌工作。完成3491株行道树的春季灌溉1遍,开展青海湖广场、街心花园绿地灌溉4遍;督促青海湖北大街 “门前四包”责任单位完成街旁公共绿地灌溉1次,灌溉面积39075平方米,确保树木、花草对水的需求;三是开展了公共绿地树木的修剪整形工作。及时组织人员开展了街心花园、青海广场、黄河路休闲广场和街道树木修剪整形工作,确保树木的观赏性,方便居民树下通行;四是完成3491株行道树涂白工作。有效预防行道树病虫害的发生,经涂白处理后的树木,涂白高度统一,涂层均匀,色泽洁白,树木更加整齐美观。

(二)城镇美化工作。一是开展了切吉东路、赛乾路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工作。取缔占道经营摊位157家,拆除闲置货架29个,整治店外店121家,拆除违章搭建的遮阳棚38处,实现了切吉东路、赛乾路退路进市、退路进店、还路与民的工作目标;二是开展沿街市容秩序整治工作。对影响城镇道路容貌的户外经营、乱搭乱建、街道排放污水、倾倒垃圾、投抛污物、乱牵乱挂、乱摆乱放杂物或脏水桶、晾晒衣物、拖把等违章行为进行全面整治,街道乱贴、乱画、乱涂、乱搭、乱建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沿街秩序有了明显改观;三是开展了广告牌匾整治工作。对影响镇容镇貌的灯箱、牌匾、条幅、墙体广告、手写广告、乱拴乱挂、乱堆乱放等广告招牌进行了全面清理,进一步提高了街道容貌水平;四是开展“牛皮癣”治理工作。针对 “牛皮癣”顽疾,专门成立了小广告清理小组,通过全天来回巡查,发现一处清理一处,确保立面干净整洁,极大地改善了市容市貌。

(三)城镇亮化工作一是大力实施景观亮化工程。春节期间在青海湖南北大街、共和东西路行道树上分别设置LED流星雨灯,在青海湖北大街设置景观灯12盏,在青海湖南大街路灯灯杆上设置LED中国结灯60盏,在黄河南大街路灯灯杆设置LED中国结灯30盏。对青海湖南、北大街公交车站台进行了亮化。在街心花园亭子设置LED轮廓灯,树上设置流星雨彩灯。在黄河路与日月山路交汇处三角花园的50株树上设置流星雨彩灯。在青海湖北大街、共和东路、青海湖广场选点设置大型街景造型灯5个;二是积极实施沿街建筑物景观亮化工程。为美化城镇夜景,提升城镇形象,打造和谐靓丽的城镇景观,积极督促沿街37家单位采用楼体设置LED洗墙灯、泛光灯、轮廓灯及霓虹灯、射灯等多种立面照明方式完成临街立面整体亮化工作;三是认真开展路灯维护工作。截止目前,按天气长短调整路灯亮化时间12次,维修黄河南北路、环城路、青海湖南北大街等主要街道路灯403座,更换地下电缆1100米,更换钠灯灯管260只,更换节能灯1400只,更换触发器300只、整流器260只、微电脑定时开关10个,修复配电箱2个,镇区街道亮化率达95%以上。四是实施青海湖广场照明系统维修改造工程。恢复了64座排灯、24座园柱灯、8座水晶灯的亮化。

(四)城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一是强化街道清扫保洁质量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环卫管理制度,扩大考核范围,深化考核内容,优化考核办法,对每个清扫保洁小组,按照《街道清扫保洁质量考核办法》和街道清扫保洁质量标准,严格实行每周不定期的检查考评,并与工资挂钩,增强了作业人员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作业效率,提升了保洁效果,确保每日完成62万平方米街道清扫保洁任务,清扫保洁质量总体上达到了城镇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全天保洁时间不少于12小时,街道清扫保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二是加大生活垃圾清运力度。进一步完善镇区生活垃圾清运机制,健全垃圾收集设施,加快垃圾清运频率。压缩式垃圾车每天两遍定时定点上门服务,保证街道商业门店垃圾日产日清。每天出动摆臂式垃圾车3辆清运居民区生活垃圾,集中运送至共和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日均处理生活垃圾85吨,生活垃圾清运率及无害化处理率均达90 %以上。截止目前,共拉运垃圾5220车次,清运生活垃圾14616吨;三是加强对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以元旦、春节、劳动节、州县三会和上级领导来访为重点,大力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同时,通过增设垃圾收集设施,设置围栏,加强巡查等办法,努力治理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和环城路沿线的垃圾死角,从整体上改善县城的卫生状况,促进镇区环境卫生全面提升。上半年组织驻恰单位、居民开展环境卫生责任区大扫除活动4次,开展扫雪除冰工作活动3次,组织清洁工清理环城路沿线、城乡结合部路边垃圾死角6次,清理垃圾死角23处,清运垃圾40余吨;四是加大环卫执法力度。加强了夜间和节假日的环境卫生巡查力度,会同交警部门定期开展建筑工地运输车辆专项整治活动,严肃处理乱倒垃圾和马路遗撒、违规处置渣土的违章行为,从源头上遏制了垃圾乱堆乱倒和马路遗撒现象的发生。截至目前,开展乱倒垃圾专项整治4次,查处乱倒生活垃圾行为16起,查处马路遗撒15起,查处违章运输和乱到建筑渣土案件5起。审批建筑渣土运输申请18起,办理建筑渣土准运证31份。

六、城镇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

按照规划先行,科学发展的原则,修编完成了《共和县城总体规划》,《共和县城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倒淌河等5个乡镇地形图测绘和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一是新编制的《共和县恰卜恰镇总体规划》,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增加了12平方公里(增加北新区、工业园区、德吉塘及绿化),其中建设用地调整为20平方公里。调整了部分规划用地性质与城镇长远发展不相符的用地性质规划,同时,重点增加了北新区城市道路、建设用地性质及工业园区道路布置。二是《城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东起环城东路,西至杂多滩,南接214国道,北接倒茶高速,面积约4.7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69.56公顷(居住用地58.12公顷,公共服务设施4.12公顷,市政设施0.52公顷,道路广场用三是完成了环湖4乡镇及塘格木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和83个一般村庄地形图测绘工作及39个村庄规划编制稿(其中17个通过专家审查,报省厅备案,22个报州规划委员会审查),目前正在编制以7条主街道风貌整治我主要内容的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

七、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在我县城镇化建设中资金短缺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问题,由于建设资金短缺,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城镇化建设工作进程。特别是廉租房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如:2009年我县采取小区配建和集中建设方式建设廉租房253套,总投资1904万元(含前期、二类费、垫资建设室外配套工程款),到位资金1505.5万元,缺口资金449万元。2010年我县采取集中建设方式在恰卜恰镇分四个区建设1668套,96200平方米,总投资1.82亿元,到位资金7200万元,缺口资金7905万元。2011年共和县廉租房建设任务6018套、32.88万平方米,在恰卜恰镇区和城北新区分九个片区集中建设54608套,分散建设558套,总投资6亿元,缺口资金达3.01亿元。

(二)工程建设进度缓慢问题。一是部分项目前期审核、审批手续时间周期长,工作难度大,导致前期工作进展缓慢;二是项目土地征用、拆迁难度大,主要表现对补偿标准、拆迁安置不满意,从而影响了工程实施进度;三是部分项目设计审查、环评、征占用地审批等衔接不到位,影响项目报批等前期工作,导致项目不能按期开工。

(三)城镇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一是清洁工工资低,不利于街道清扫保洁工作长效管理。二是环卫专用设备缺乏,因无垃圾清扫车、餐厨垃圾车、洒水车(原有洒水车已处于报废状态),导致无法提升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清洁工劳动强度,无法开展泔水收集作业和洒水降温、降尘作业。三是城镇公共设施维护经费不足。公共设施运行费用高,一些基础设施经常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及时维修和养护,如无行道树、公共绿地养护经费经费,制约着市政设施的正常运行。四是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比较淡薄。乱倒垃圾、乱泼污水、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不卫生行为还时有发生,给城镇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八、今后的工作对策和打算

(一)多措并举,改善城镇居民用水条件。在充分利用好现有水资源和供设施的前提下,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新水源地的规划工作和供水工程计划,在此基础上,为确保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提高城镇供水能力,多方筹措资金,利用35年时间,采取重点改造和分段改造的措施,对现有的供水设施和供水管网进行彻底改造。同时,针对恰卜恰地区水资源缺乏和水质较差的实际,进一步加大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力度,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质。

(二)加大投入,改善市政基础设施条件。按照恰卜恰城镇总体规划,在认真实施好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工程的同时,以大力改善城镇基础实施条件为目标,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既要紧紧抓住中央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藏区发展、发达省份对口帮扶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投资。同时,动员社会共同参与,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投资。努力改善市政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三)统筹兼顾,推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切实按照重点项目目标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细化责任落实,确保项目快建设,早见效。对于续建项目,重点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抢工期,抓进度,分阶段倒排工期,明确每个项目的落实进度工程时限。对于新开项目,要逐项明确开工时间表,加快完善项目审核手续、资金落实、环评、用地报批等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尽快达到规定的开工条件和标准。

(四)加强配合,营造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加快恰卜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保证城北新区和旧城区在建市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和工程顺利实施,要进一步加强与相关行业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信息交流等工作,争取行业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努力形成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促进项目建设的合力。同时,努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展,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抢工期,抓进度,分阶段倒排工期,落实每个项目的进度工程时限,争取在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实现早见效、见效好的目标。

(五)加强监管,确保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强化质量安全监督行为,协同有关部门搞好招投标工作,加大建筑市场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组织质监人员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双提高。

(六)加大力度,确保城管工作顺利开展。在积极筹措和争取城镇管理工作经费的基础上,一要稳定清洁工队伍,不断提高城镇保洁工作水平;二要改善环卫专用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三要加大环卫工作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环卫工作的认识和维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

(七)加强管理,确保基础设施发挥效益。为确保已建成的市政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要彻底转变以往“重建设、轻管理、只建不用、只用不管、管用脱节”的观念,进一步加大城镇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的后期维修、养护等管理工作。

 

 

共和县城镇化建设与发展情况简述

 

共和县建政以来,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力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城镇空间不断扩展,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城镇规划取得新进展,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

恰卜恰镇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行政区划经过了撤镇建社、撤社建镇、镇社分置、撤乡并镇等几次大的调整。目前,全镇辖15个村62个社7个社区居委会,镇区规划总面积49平方公里,是共和县建政初期(1953年)的6.7倍,比1999年增加21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为保证城镇建设科学有序发展,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先后修编完成了《共和县城总体规划》、《城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倒淌河、江西沟、黑马河、石乃亥、塘格木、恰卜恰、龙羊峡7个乡镇《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为今后城镇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恰卜恰镇经过60余年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大幅增加,2013年底,全镇城镇人口达4.74万人,城镇化率达41.91%,是建政初期的7倍,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2.5倍。

二、综合功能逐步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恰卜恰城镇综合功能逐步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十五”期间,恰卜恰镇有大小街道3230.7公里,桥梁16座,人行道19.8万平方米;镇区绿化面积163公顷,公园2个;自来水、供暖、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从无到有,发展迅猛。目前,有供热公司2个,供热设施较为齐全,镇区供热管线6.4公里,供热普及率78.45%;日供水综合生产能力8000立方米,镇区配水管线40公里,输水管线28公里,供水管道长度866公里,年供水总量240万吨,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36升,用水普及率90%;城市污水排水管道长度1.7公里,污水处理率100%;环卫专用车辆12台,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104.8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公共设施有城市公厕12座,路灯18263652盏,垃圾斗216个,果皮箱180个。“十一五”期间,为顺利完成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全面提升城镇综合功能,打造全省藏区第一大镇”的奋斗目标,县委、县政府认真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健全、城市规模较大、人居环境良好、民族特色浓郁”的建设要求,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组织实施了恰卜恰镇区道路、桥梁、给排水、河道整治、广场建设、临街建筑外立面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形成了“四区一组团”的结构形态(河东区、河西区、工业区、新区和德吉滩组团)。“六路五桥”(东台街、人民西路、健康北路、健康南路、新建街含大众街、青年路、东风桥、人民桥、长风桥、新建桥、青年桥)工程的建成,使镇区街道“四横十纵”布局基本形成,青海湖中心广场、黄河北路休闲广场、青海湖步行街的建成,给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县城垃圾处理场和恰卜恰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有效促进了镇区环境改善,加快了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步伐。

三、旧城区改造大规模兴起,城北新区建设初具规模

“十二五”期间,我县城镇建设严格按照《共和县城镇总规规划》确定的“北拓、南延、西进、东扩、中优”的发展方向和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拉开骨架、完善功能、优化环境、开发新区、提升老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经过不懈努力,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变化”的目标,为实现撤县建市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一是旧城区改造大规模兴起,现已初现成效。第一,市政道路改造方面,随着东山路、切吉西路、同德路、滨河西路、倒淌河路、都塘路等道路改造工程不断推进,镇区市政道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县城污水排水管网工程、三期供热工程(四方热力)、恰卜恰镇供热工程(利民供热)、恰镇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临街即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和东山路沿线居住区地质灾害与环境整治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基本完工或正在加快实施,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第三,房地产开发方面,金安、皓星、金鑫、惠安等15个住宅小区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城镇居民居住条件,特别是海南州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信用社综合住宅楼、泰和苑住宅楼、亚细亚商贸城、海南州电影公司数字影院商住综合楼、恰卜恰河东商城等标志性高层建筑的建成,填补了共和县建政以来无高层建筑的空白;正在建设或基本建成的景洲.帝王国际商城、藏民族文化产业创意园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的投入使用,将会极大地提升城镇建设品位和形象。二是新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现已初具规模。新区主要建设工程项目有海南州委州政府业务用房、海南州文化传媒中心、海南州图书馆、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三横四纵道路建设、河道治理、景观带建设等30个项目,总投资达12.27亿元。道路桥梁工程:完成了总投资1360万元,80米,宽34米的新区大道桥梁工程和总投资8542万元,总历程8.01公里的黄河北路等道路工程4条。防洪治理工程:新区防洪治理工程总投资5967万元,分一、二两期施工。其中一期工程投资2984万元,新建恰卜恰河共和县城区段堤防工程总长16982m,恰卜恰河防护总长6300m,排洪渠1条总长1940m。已完工并通过验收。二期工程 2983万元,修建护坡式蜂巢网箱断面防洪堤17.14km,现已完工并通过验收。配套管网工程:供水管网全长16.6公里,总投资2450万元,现已全部完工;供暖管网全长13公里,总投资2380万元,现已完工,正在进行锅炉房施工;通信管道工程总长14.48公里,总投资756.34万元,现已全部完工;燃气管线工程敷设天然气中压管网8公里,总投资538.73万元,现已完工;输电电杆架设及线路架设工程总投资821万元,现已完工。集中供热工程:新区供热站建筑面积2518,总投资697万元,现已完工待验。环境绿化工程:环境绿化工程总投资728万元,完成10条街道绿化带16399.7米,栽植各类苗木6562株;3条街道街头绿地绿化40849.5平方米,共栽植各类苗木297008株,花草绿化17388.92平方米。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工程:工程主要建设共和县文化体育活动场馆、共和县群众民族体育活动综合馆(共和县民族射箭馆)、灯光球场、配套设施、管网及景观等工程,建设面积45亩,工程总投资6998.2万元,现已基本完工。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工程。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包括恰卜恰敬老院和社会福利中心及共和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3个项目,建筑总面积4811.08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236万元。新区各类用房工程:新区已确定计划建设房屋项目共30项,其中以下4现工程已完工或基本完工。(1)办公用房建设工程:海南州四大班子、州检察院等单位办公用房工程共13项,建筑总面积105242.3平方米,工程总投资47407万元。(2) 住房保障工程:新区保障性住房有州级公租房、玉龙公司公租房和共和县廉租房等3项工程,建筑总面积275402.36平方米,工程总投资4.4599亿元。(3)旅游休闲及酒店工程:包括玉龙酒店、州委统战部市场和果美香卡生态园等3项,建筑总面积59454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4800万元。

四、住房保障政策逐步完善,居民住房条件全面改善

 “十二五”期间,随着住房保障制度的全面推进,极大改善了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2008年,我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正式起步,先后实施了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干部周转房等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第一,廉租住房建设。2008年—2011年,先后投资10.89亿元,建设廉租房8554套,目前实现入住2538套,基本建成尚未交付入住6016套,廉租房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2.2万人城镇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居住条件。第二,公共租赁房建设。2010年—2011年,投资36267万元,在我县11个乡镇和恰卜恰地区31家企事业单位建设公共租赁房4530套,部分已完工并交付使用,其余将于今年完工投入使用。公共租赁房的建成,将会极大的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的住房条件。第三,干部周转房建设。2014年起,将投资6696万元的干部周转房工程项目正在进行施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我县在职干部职工的住房条件。

    五、城镇化率预测

2013年底,共和县城镇化率达到46.7%;到2014年底预计达到51.9%;到2020年预计达到60%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