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族的地理分布
藏族今天的分布地区,除西藏外, 还有青海和甘南的大部分地区,云南和川西的横断山区。藏族这种虽地跨数省,但又相互连片的分布格局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
藏族现在分布的地区,基本是历史上吐蕃强盛时期所占领的地区,以及以后被他们兼并、融合和同化的一些部落、民族的分布地区、这些部落和民族有:羌人的支系羊同人和白兰人、党项人、吐谷浑人等。吐蕃强盛时还曾占领过河西今甘、青境内部分地区和安西四镇(今新疆境内)等地,也同化了在他们统治下的部分汉人和西域各族人民。
藏族分布的主体是青藏高原。这里自然环境与其他地区差别太大,地势高,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不适于发展农耕业。因此在长期的发展中,很少有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迁入。这使得藏民族共同体及其分布的地域一直没有太大变化,得以完整的延续下来。
藏族是聚居在青海境内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青海藏族有106.92万多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1%,大多数分布在果洛、玉树、海南、海北、黄南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主要从事牧业生产,其余少量分布在海东地区各县和西宁市的大通县,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除玉树地区的藏族外,全都使用安多方言,大部分藏族信奉藏传佛教。生活在牧业区的藏族,多居帐篷,以炒面为主食,乐饮奶茶,喜食酸奶、牛羊肉等,农业区的藏族,多居庐室,以面食为主。和所有藏族一样,其性格豪放,善于歌舞,每年生产之余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体育活动和“六月歌会”等文艺活动,往往气氛热烈、热闹非凡。关于青海藏族的来源,一般认为是以原居住在本地的羌人、鲜卑人,同从西藏、西康等地迁徒而来的吐蕃人融合后形成的。解放前,青海藏族通称为番族,其社会基层组织是“封建部落”制,有玉树25族、同仁12族、化隆上10族、环海8族、果洛30族、湟中的申中6族、大通的广慧寺5族、门源的仙米寺6族等。明清年间,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其统治,实行所谓“以夷制夷”的千百户统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原始部落制和封建的千百户制度即被消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