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巨变,绘就共和新图景
来源:0 发布时间:2022-09-19 00:00:00 浏览次数: 次 【字体:小 大】
8月31日,中共青海省委“中国这十年·青海”主题新闻发布会正式举行,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交出了非凡答卷,引起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和县主动适应形势之变、责任之变,深刻把握“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全力推进产业“四地”建设,以群众受益最大化丈量工作成效更优化,共和“发展底色”彰显出“幸福成色”,呈现出硕果累累的喜人局面。

十年奋斗,发展提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从优化产业结构、抢抓发展机遇等方面争取主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35.5亿元增长至2021年96.91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1.8%,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2年的15969元、6895元增至2021年的36767元、15428元,经济运行平稳向好,收入水平持续增高。将“四大产业”作为打造全省中部产业发展功能区的新增长极,编制完成全县2021-2025年四大产业规划,建成万亩青稞、油菜和良种牦牛、藏羊等繁育基地16处,成功申报省级藏羊产业园1处,建成省级标准化养殖场15处,累计培育龙头企业6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80家、家庭农牧场109家。以“争资立项、招商引资”为两个着力点,持续开展“百日攻坚”“会战黄金季”“夏秋季攻势”等专项行动,建立县级领导包联重大项目工作推动机制,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城北新区三横四纵主干道路提标改造等涵盖农牧、住建、交通、民政、生态等重点领域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发展新动能加速形成。

十年扎根,脱贫致富。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要求,精心制定并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十个行业”专项扶贫方案,全面推进落实共和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于2020年1月实现全县脱贫摘帽。认真贯彻“三落实”和“四不摘”重大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步推进五大振兴,向99个行政村选派242名驻村干部,大胆选拔22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村“两委”班子,基层队伍功能性、导向性、专业性更加凸显;立足共和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创新探索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发展思路,通过党建引领、产业支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从“输血式”向“造血式”功能转变,实现全县99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破零”。探索“三治四化双提升”治理模式,突出“三约”自治优势,稳步推行廿地等村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切实把实践成果固化为制度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常态长效机制;稳步增强乡镇内生动力,整合资金开展高原美丽乡村和高原美丽城镇建设,实施电网改造项目36项、乡村公路建设项目24项,建成县级扶贫产业园1个、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9个、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基地3个,借力“832”扶贫电商等平台销售农副产品,入驻电商扶贫商城企业41家,孵化电商企业15家,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村富裕富足。

十年筑梦,生态先行。致力实现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做好发展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加减法”,推进水光风电热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融合生态养殖、屋顶光伏等产业,打造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项目和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创新发展“阳光存折”惠民增收致富新路径。探索“地热资源+”发展模式,率先在全省建成首个地热供暖改造示范项目,实现11个乡镇清洁供暖项目全覆盖。全力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城镇及农村饮用水水质均达到Ш类标准,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96.1%。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严把环境准入关口,累计办理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954份,预审意见138份,批复72份;全县城镇绿色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2021年全县绿色建筑占比达到63%;出租车、公交车新能源车辆比例达到100%,建设充电站3座、充电桩24个,实现“绿色出行”“环保交通”。培树“保护为要、发展同行”的生态旅游观念,针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开展“回头看”逐一复核,工作态势逐渐从单一被动保护向立体主动发展作转变。

十年作为,风清气正。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日常监督为抓手,促进“四责协同”,推动形成依规依法履职用权的良好氛围。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切实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抽调135名业务骨干,组建27个巡察组,先后深入49个党组织开展9轮巡察,并将巡察工作延伸至109个村级党组织,推动巡察工作向纵深发展。建立健全“3+6”派驻联系互通机制,深化“派驻纪检组+部门(单位)纪检监察员”等协作联动机制,十年来,深入乡镇、部门、学校等开展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159次、通报典型案例70起,不断提升派驻监督质效。深入开展思想破冰、攻城拔寨、基础提升、正风肃纪“四个专项行动”,划好干部“学、忠、担、实、廉”的标尺,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补苗”“优苗”工程,充分利用定期分析研判、谈心谈话、履职回访、集中推荐等方式,强化干部队伍源头建设;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建立“不作为”单位、“躺平式”干部预警纠治机制,突出作风问题自查自纠,推动党员干部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

十年聚力,组织强劲。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重要、最重大的政治任务,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覆盖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党员4300余人,实施“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工程”,创新开设情景模拟、现场观摩课程,确保领袖思想往心里走、往深里悟、往实里做。坚持强基固本,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实施“共和县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筑底强基’工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五大系统工程”“村级党组织‘两化’工程”,党建统领政治功能、基层组织服务功能持续提升。结合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聚焦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建立工委委员“一对多”联系指导机关支部工作制度,实施“四责两画像”工程,先后打造“党建示范引领助力蓝天保卫战”“党建+青春建功”等党建品牌,推动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互推互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