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笃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门纳谏办好四件民生实事
自开展学习教育以来,共和县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州委部署要求,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成效检验的重要标准,敞开门听民意,俯下身解民忧,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急、难、愁、盼”四件事,不断让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
一、开门纳谏,办好民生急事。聚焦群众基本生活、切身利益的“着急事”,通过开门纳谏、集中攻坚,登记办理景洲帝王等小区951套不动产证,积压3年的155户农牧民宅基地手续已办理54户,8月底可全部办完。县委主要领导带领四大班子县级领导干部现场办公,实地查勘龙羊峡、恰卜恰镇4个村地质灾害隐患,启动避险搬迁安置工作,着力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扎实推进群腐问题专项整治,挽损6031万元,返还群众5393万元。侦破全州首例养老诈骗案和首例新型诈骗案,挽回群众损失10万元。坚持把群众“身边急事”当成“心头大事”来办,针对干部群众反映的看病不方便的问题,县中医院开设15个“日间病房”,城东社区卫生院延长服务时间并开设“周末病房”,确保城乡居民小病就近治、急症随时治。针对群众反映的校园门口安全隐患,及时核查补装86处学校门口路面减速带、警示牌,消除校园门口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二、凝心聚力,办好民生难事。聚焦“停车难”“上学难”“就业难”等老大难问题,我们通过“面对面”倾听民意,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集中财力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难事实事好事。投资4339万元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一老一小服务实现提质扩面。投资5.2亿元实施一小迁建、县中学扩建等项目,新增学位1200个。统筹投入“三包”专项资金628万元,解决21所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学习生活困难。研究制定教育高质量发展6项措施,落实600万元资金配置500余台机器人辅助教学设备,接收3800余名县外学生就学,全州高考成绩前3名为共和籍考生,2名考生被清华和北大录取,9名中考生位列全州前10,中高考成绩刷新历史记录。争取落实全省5个“以工代赈”项目,264名农牧民群众通过务工增收810万元。新建“一家亲”超市,成立17家帮扶车间,解决468名群众就业难的问题。新建停车场4处1.2万平方米,公共充电站6处、小区充电点12处,切实解决了县城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
三、俯下身子,办好民生愁事。聚焦信访积案、矛盾纠纷等群众“烦心事”,对标“全省一流”打造综治服务中心。26名县级领导干部联乡镇指导、联项目落地、联企业纾困、联信访调解,解决了一批制约项目推进和企业发展的难点问题,化解重点信访案件10件。县乡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排查调处矛盾纠纷617件,18名年轻干部领办信访突出问题11件,8名社会监督员、2个基层观测点反馈的6条问题已全部解决。蹲点拔“钉子户”、拆违章建筑,打通5条遗留10余年的“断头路”,群众出行不再为“堵”发愁。妥善化解处置倒淌河与日月乡30余年草山纠纷,积极调处龙羊峡、铁盖,切吉、河卡草山地界纠纷,遗留10余年的巴卡台牧场草山地界纠纷问题已进入清产核资和人员移交环节。
四、超前谋划,办好民生盼事。聚焦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承载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发展大事、民生要事,谋划推进南山隧道、布哈河引调水、农业产业园、牛羊肉加工“一体化”等一批强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重大项目。落实资金4.82亿元,扎实推进环湖生态搬迁和县城老旧小区、危旧房改造工程,以及城镇老旧供热、供水、排水管网改造等民生保障项目41项。依托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机制,组建生态农牧、新能源、高原文旅、绿色算力4个产业链招商专班,与5家央企签订总投资27.5亿元的合作协议。着力打造群众“十分钟舒适生活圈”,加快建设“百园之城”,赛乾公园等46处小微绿地扮靓城市底色,成为居民休闲健身、游乐打卡的好去处。“高原蓝宝石”等文体活动接地气、受好评,网络点赞超过50万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