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创新“239+N”机制赋能“双报到”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今年来,共和县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创新构建“239+N”恰卜恰镇城市社区联系协调工作机制,通过党建工作共创、社区服务共办、政治思想共做、基层治理共抓、文化宣传共建、优势资源共享,持续构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层治理格局。
高位统筹,赋能治理“提质增效”。为下好共商共建“一盘棋”,共和县整合州县两级资源,扎实推进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双报到”工作,由州委直属机关工委和县直属机关工委“2”个单位牵头,州、县直机关和恰卜恰镇党委“3”级主体参与,以恰卜恰镇所辖“9”个社区党支部为服务主体,统筹州县直“N”(115)个机关党组织力量,形成权责明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责任体系,实现社区、单位、行业部门党建工作互联互通常态化。同时,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城市社区联系协调机制深入推进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工作方案》,细化报到流程、服务内容、考核评价等关键环节,为“双报到”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精准匹配,服务项目“量身定制”。为提高报到效率和服务针对性,创新“三式融合”服务机制,推行“集中式+分散式”灵活报到,通过牵头单位召集或联点单位自行组织开展报到服务,切实为居民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县直各机关单位联合社区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主题活动40余次;县委社会工作部免费为全县55岁以上中老年人和弱势群体开展“最美微笑”拍照活动;县卫健局联合城东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口腔龋齿活动3次,检查咨询140余人。深化“订单式+组队式”联动服务,以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方式,认领群众“微心愿”,或由单个或多个联点单位组团式开展接单服务,着力解决党员个人无法完成的项目。县妇联联合城西社区开展“江源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活动;团县委针对单亲儿童和孤儿开展微心愿活动3次,认领微心愿205个。实施“专长式+志愿式”精准服务,按照“社区所需、党员所长”统筹各联点单位不同特长的党员开展志愿活动,同时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开展助学、助老、助困和政策宣讲、环境卫生整治、送学上门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县教育局针对62名残疾学生每月开展2次送教上门活动;县残联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对全县1457名残疾人士开展慰问活动,发放慰问金69.55万元。今年来,州县两级机关单位到社区报到服务2800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10余次,认领微心愿335个,结对党组织接单160余单,解决社区群众困难问题30件。
严考实评,实干实绩“检验成效”。充分发挥州县直属机关工委“前哨”作用,定期协调社区党支部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双报到”工作,梳理社区治理工作“三张清单”和为民服务项目,集中力量解决社区工作中的短板和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优化健全为民服务项目机制2项。建立健全“双报到”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每半年州县两级组织、社区党组织定期对报到党组织和党员服务表现进行评价,通过“群众评、社区评、单位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综合评价,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各单位党组织。州县直属机关工委将“双报到”工作情况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考核和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重要内容,把在职党员为民服务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先树优、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激励广大党员积极投身社区服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