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湖东种羊场青稞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青海省《牦牛和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青海省湖东种羊场青稞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实
施
方
案
青海省湖东种羊场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编制单位 :青海省湖东种羊场
编制负责人:夏万忠
编制人员 :陈生元 孙成武
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青海省湖东种羊场青稞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第一节 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青海省湖东种羊场青稞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二、主管单位:青海省三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三、实施单位及责任人:青海省湖东种羊场 夏万忠
四、建设地点:青海省湖东种羊场哇玉农业分场
五、建设期限:2019年-2021年,分三年实施。
六、建设内容
在青海省湖东种羊场建设青稞种子繁育基地2000亩,实施地点位于哇玉农业分场。
七、资金预算
项目总投资3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6万元,每亩130元,其余11万元由单位自筹。
八、效益分析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提高优质青稞种子供应能力和土地蓄水及固土培肥能力,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恢复。项目建设期(三年),结合精准扶贫政策,积极吸收当地贫困牧民参与项目建设,可带动4名农机手及10多名贫困牧民参与整地、选种、施肥播种、浇水、拉运等工作,平均每户每年增加收入达6000多元,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贫困户及当地其他牧民的经济收入。同时,对贫困户进行青稞种植技术技能的培训,增加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技能技术手段。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提高优质青稞种子供应能力,通过给切吉乡加什科村等周边村落的贫困户倒换优质青稞种子,带动贫困户种植青稞,收获后进行回收,增加其收入,也可提高当地的粮草储备能力,优化贫困牧民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第二节 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一、相关文件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牦牛和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青政办[2018]163号)。
第三节 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自然环境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湖东种羊场位于青海湖东畔,东靠西宁市湟源县,北接海北州海晏县,南与共和县倒淌河乡元者村,海南州共和县为邻。地理坐标东经100°52´,北纬36°28´,海拔3196-4200米。距省会西宁138公里,环青海湖旅游公路横贯全场,交通极为便捷。
(二)、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势平缓,冬春草场为湖宾平源和低山丘陵,平均海拔3196~3550m,相对高度不大,地形开阔,地势平缓。
(三)、气候特征
地处青藏高原、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干旱而多风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变化无常。温差大,尤其是晚冬和早春期间气候变化更为剧烈。一年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冷季漫长而寒冷。暖季短暂而凉爽。年平均温度为0.79℃,一月份平均气候为一9.9℃.七月份 平均气温为16.1℃,昼夜温差2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371.8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500毫米。相对温度低,平均为55.9%。无绝对无霜期,相对无霜期短106天,牧草四月下旬返青,九月中旬枯黄,枯草期长达七个月左右。干旱、风灾、霜冻、冰雹、雪灾等自然灾害频繁。
(四)、土壤条件
项目区主要土壤类型为高山草甸土、土层厚度70—80厘米,酸碱度 PH值7.8—9.3。
(五)、植被条件
全场总面积59.48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41.50万亩,沙漠18.03万亩。海拔3196-4200米。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1℃,极端最高气温25.3℃,极端最低气温-26.7℃,年均降雨量412.89毫米,年均蒸发量为1500毫米。植被有草甸、芨丛、荒漠、草原、沼泽五个类型,共有高山荒漠草场型、沙丘荒漠草场型、高山草甸草场型、亚高山草甸草场型、高山草原草场型、亚高山草原草场型、亚高山沼泽草场型7个草场类型。
二、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省湖东种羊场是1966年3月经青海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场,1993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种畜场”,是青海省纯种羊原种繁育场。原属省畜牧厅管辖,1999年12月遵循政府体制改革,划归省农牧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现隶属青海省三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东羊场位于青海湖东畔,距省会西宁138km,环青海湖旅游公路横贯全场,交通极为便捷,现有藏、汉、蒙、回、土家六个民族,总人口2623人,全场下设三部一会、六科室、二个畜牧大队,有各类农机具46台(套)。基本实现了职工住房、人畜饮水、牧户通电和饲草料基地四配套。
建场五十年来,累计为社会提供优良种畜15万余只,菜畜65万余只,羊毛420万公斤。为全省特别是环湖牧区畜种改良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为全省的“西繁东育工程”提供了优良种畜7万余只。2003年2.32万亩农业耕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草),项目工程的顺利完成,对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牧业,走“退耕种草,养畜增收”的路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随着人畜饮水、网围栏建设、农电网改造、农田水利建设、通信等建设项目工程的相继实施,湖东种羊场的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的改变,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场现有各类牲畜4.6万头(只、匹)。其中绵羊4.4万只,母羊2.45万只,母畜比例56.07%,年生产细毛30吨,向社会提供种羊2000只。
现可利用草原面积为35万亩,占天然草原面积的59%。植被有草甸、芨丛、荒漠、草原、沼泽五个类型,共有高山荒漠草场型、沙丘荒漠草场型、高山草甸草场型、亚高山草甸草场型、高山草原草场型、亚高山草原草场型、亚高山沼泽草场型7个草场类型。目前,湖东种羊场退化草场面积有20万亩,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57.14%,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1.7万亩,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18.3万亩,水库、居民用地、道路等0.4万亩。
第四节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
一、项目实施内容及规模
在青海省湖东种羊场建设青稞种子基地2000亩,实施地点位于哇玉农业分场。
二、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在湖东种羊场种植青稞种子基地2000亩,增加本地区青稞种子的供应,示范和带动农牧民种植青稞的积极性,促进农牧民的增产增收。
三、公开推介优良青稞品种
依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和多年的种植经验,选择青稞种子品种为肚里黄。肚里黄青稞,中早熟品种,生育期99天,分蘖力强,成穗粒高,抗寒性好,抗轻雹,较抗倒伏,落黄好,耐旱,抗病虫,适应性强,产量高。幼苗直立,叶色灰绿,旗叶叶耳微红色。株高75-95厘米,株型较紧凑,成熟后秆黄色,粗细中等,有弹性,蜡粉多,穗抽不出旗叶叶鞘,闭颖授粉。穗纺锤形,穗长5.2厘米,小穗着生稀疏,长芒有齿,外颖脉呈微红色。
第五节 项目建设期限及实施方式
一、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为2019年-2021年,分三年实施。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2018年12-2019年3月 完成青稞种子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确定技术人员和分工安排,调查落实种植地点和面积;
2、2019年4月 前期准备工作;
3、2019年5月 青稞种子基地建植;
4、2019年6-9月 开展苗情检测及田间管护;
5、2019年10—11月 完成收割作业及产品清选、包装和销售;
6、2019年12月 整理档案资料,提交项目工作总结,进行自查验收、申请省级验收工作。
三、项目实施方式
一、青稞种植
(一)青稞品种
1、品种选择:选择青稞种子品种为肚里黄。
2、种子质量:种植种子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三级以上标准,全部采用精选、定量包装的种子。
3、种子来源:场自繁种子或外购。
(三)农艺措施
青稞种植采用“耕翻+耙耱+镇压+播种+镇压覆土”的农艺措施。
耕翻:采取铧式犁深翻措施,有效的灭除耕地当中的杂草,要求耕深在25-30厘米,翻耕后压整齐、地表平整。
耙耱:采用液压式重耙带木耢子复式作业,耙深10-12厘米,要求耙后地表平整无沟壑。
镇压:采用环式镇压器加配重镇压,要求压实土壤,上实下虚以利蓄水保墒。
播种:采用24行施肥播种机串联配重镇压器复式作业。采取种、肥分箱播种,实现分层施肥。肥料播深5-6厘米,种子播深4-5厘米,行距15厘米。播后及时覆土镇压,要求播后地表平整无浮籽。
(四)播量
种子:根据多年来场种植青稞的经验,每亩青稞播种量确定为20.0公斤,种子总需求量4.0万公斤。
肥料:肥料全部用有机肥,每亩施肥48.3kg,总施肥量96.61吨,详见表1-1:
表1-1: 种子、肥料需求量表
名称 |
亩需求量(公斤) |
总需求量(公斤) |
来源 |
青稞 |
20 |
40000 |
自产或外购 |
有机肥 |
48.3 |
96610 |
外购 |
(五)加工利用
充分利用湖东种羊场现有的大型收割机械,通过收割晾晒、清选、包装存放。
(二)地块选择
选择水利条件较好、地势平坦、相对集中连片的地块进行青稞种植。
二、组织管理方式
1、组织机构:由湖东种羊场组织实施,场专门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场法人担任,场项目办、财务科、生产经营管理部和哇玉农业分场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项目领导小组直接为项目法人负责,全面部署及组织项目协调和实施工作。
2、生产资料调配:项目实施所需主要物资由场物资采购领导小组负责调配。青稞种子从上年生产自留的种子当中调配或不足外购,化肥采用从省内购置和使用场自有有机肥两种方式。
3、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为项目实施过程中负责日常事务的机构,由场生产经营管理部负责,并抽调3-4名技术人员参加。项目管理办公室严格按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领导小组的决议,负责项目建设进度,质量检查,组织验收等一系列工作。
4、劳动力组织:项目实施所需农业机械、运输车辆和劳动力等由场生产经营管理部组织我场贫困群众及困难职工施工。
(1)种植机械:采用大马力动力机械,全部配套犁、耙、播种机、镇压器、耢子等全套机具。
(2)运输车辆:主要承担有机肥的调运、田间运输等,由生产经营管理部组织配备;
(3)劳动力:主要为田间加种肥人员,每台机械足额配置,由场生产经营管理部组织我场贫困群众及困难职工施工。
第六节 资金使用及补贴方式
一、投资预算
经预算,项目总投资37万元,建成青稞种子基地2000亩,财政补助资金26万元,每亩补助资金130元,其余自筹资金11万元。其中:良种购置费12万元,占总投资的32.44%;整地费用9.2万元,占总投资的24.86%;肥料购置费11.4万元,占总投资的30.81%;播种施肥劳务费及机械费4.4万元,占总投资的11.89%。详见表1-2:
表1-2: 青稞种子基地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 |
单位 |
数量 |
单价(元) |
金额(万元) |
|
种子 |
青稞 |
公斤 |
40000 |
3.0 |
12.00 |
整地 |
耕翻 |
亩 |
2000 |
15.0 |
3.00 |
耙(重耙、轻耙) |
亩 |
2000 |
25.0 |
5.00 |
|
镇压 |
亩 |
2000 |
6.0 |
1.20 |
|
小计 |
|
|
|
9.20 |
|
肥料 |
有机肥 |
公斤 |
96610 |
1.18 |
11.40 |
播种施肥 |
劳务费及机械费 |
亩 |
2000 |
22.0 |
4.40 |
合 计 |
|
|
|
37.00 |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7元,其中财政资金26万元,每亩130元,剩余11万元由单位自筹。
三、补贴对象及补贴方式
建设青稞种子基地2000亩,每年需投资37万元,其中补助资金26万元,每亩补助资金130元,占总投资的70.27%,自筹11万元,占总投资的29.73%。
第七节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种植肚里黄青稞产量一般在150-250公斤/亩左右,2000亩青稞种子基地可收获种子3-5万公斤,产秸秆草14万公斤,可供约600只羊单位的年饲草量。
二、生态效益
通过建立青稞种子基地,可有效的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恢复,提高项目区粮草贮备水平,缓解天然草场放牧压力,加快农牧业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引导牧民转变观念,优化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
三、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期(三年),结合精准扶贫政策,积极吸收当地贫困牧民参与项目建设,可带动4名农机手及10多名贫困牧民参与整地、选种、施肥播种、浇水、拉运等工作,平均每户增加收入达6000多元,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贫困户及当地其他牧民的经济收入。同时,对贫困户进行青稞种植技术技能的培训,增加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技能技术手段。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提高优质青稞种子供应能力,通过给切吉乡加什科村等周边村落的贫困户倒换优质青稞种子,带动贫困户种植青稞,收获后进行回收,增加其收入,也可提高当地的粮草储备能力,优化贫困牧民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第八节 组织保障措施
第一节 项目组织管理
省农牧厅负责项目的计划任务下达、监督检查和组织验收等工作。省三江集团公司负责各农牧场方案设计的审查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定期汇总本单位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和建设成效,并及时上报。湖东种羊场负责编制方案设计,与地块选择及种子、肥料等物资采购、调运、青稞种植、档案整理、自查验收等工作。青海省湖东种羊场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农作物种植经验,生产的青稞种子品质良好,适应能力强,价格于同期市场价相比较低,近年来为我省提供了大量的青稞种子。同时,项目建设单位农牧业机械技术力量较强,实现了全机械化生产,完全满足项目施工所要求的条件,项目施工由湖东种羊场组织实施。
第二节 保障措施
1、实行法人负责制 湖东种羊场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法人代表任组长,分管副场长任副组长,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落实相关责任,把任务、质量、进度落实到人。严格按照主管部门批复的方案设计进行施工,不得随意变更建设地点、内容及规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2、实行合同管理制。按照国家项目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对种子等物资采购、种植管理等实行合同管理,明确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合同条款必须完整、明确、具体。
3、实行检查验收制。竣工验收严格按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规定》执行。项目按批准的方案设计中规定的内容、规模和时限建成后,湖东种羊场要认真开展项目自查工作,自查面要达到100%,自查验收通过后及时申请省级验收。
4、严格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精心组织实施,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湖东种羊场要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对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使用方向和资金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审查监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基本建设资金管理账户,建立基本建设会计核算账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按批复的建设内容与投资计划执行,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基本建设资金;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竣工验收时进行财务审计。
5、加强档案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从项目提出到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件资料,按要求及时归档保存。
附件
1、项目基本情况表
2、项目投资预算明细表
附件1
牦牛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青稞种子基地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
项 目 |
基本情况 |
备注 |
项目名称 |
青海省湖东种羊场青稞种子基地建设项目 |
|
建设单位 |
青海省湖东种羊场 |
|
负责人 |
夏万忠 |
|
建设地点 |
青海省湖东种羊场哇玉农业分场 |
|
实施期限 |
2018-2020年 |
|
预算投资 |
37万元 |
|
建设规模 |
建设青稞种子基地面积2000亩 |
|
建设内容 |
在青海省湖东种羊场建设青稞种子基地2000亩,实施地点位于哇玉农业分场。 |
|
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提高优质青稞品种供应能力和土地蓄水和固土培肥能力,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恢复。通过优质青稞种子的自繁自育出售,增加职工收入,可以有效的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职工投入生产的积极性,提高青稞种子的生产能力,为全面实现牧区振兴奠定基础。
|
|
附件2
牦牛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青稞种子基地建设项目投资预算明细表
类别 |
明细项目 |
投资预算 (万元) |
资金来源 |
具体内容 |
备注 |
生 产 费 用 |
种子购置 |
12.00 |
财政拨款 |
需青稞种子4万公斤,单价3元/公斤 |
|
整地 |
9.20 |
自筹 |
耕翻15元/亩,耙25/亩,镇压6元/亩,2000亩作业任务。 |
|
|
肥料 |
11.40 |
财政拨款 |
需有机肥9.66万公斤。 |
|
|
劳务及机械费 |
4.40 |
财政拨款+自筹 |
播种施肥劳务机械费22元/亩 |
|
|
合计 |
|
37.00 |
|
|
|
名称
亩需求量(公斤)
总需求量(公斤)
来源
青稞
20
40000
自产或外购
有机肥
48.3
96610
外购
项目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金额(万元)
种子
青稞
公斤
40000
3.0
12.00
整地
耕翻
亩
2000
15.0
3.00
耙(重耙、轻耙)
亩
2000
25.0
5.00
镇压
亩
2000
6.0
1.20
小计
9.20
肥料
有机肥
公斤
96610
1.18
11.40
播种施肥
劳务费及机械费
亩
2000
22.0
4.40
合 计
37.00
项 目
基本情况
备注
项目名称
青海省湖东种羊场青稞种子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青海省湖东种羊场
负责人
夏万忠
建设地点
青海省湖东种羊场哇玉农业分场
实施期限
2018-2020年
预算投资
37万元
建设规模
建设青稞种子基地面积2000亩
建设内容
在青海省湖东种羊场建设青稞种子基地2000亩,实施地点位于哇玉农业分场。
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提高优质青稞品种供应能力和土地蓄水和固土培肥能力,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恢复。通过优质青稞种子的自繁自育出售,增加职工收入,可以有效的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职工投入生产的积极性,提高青稞种子的生产能力,为全面实现牧区振兴奠定基础。
类别
明细项目
投资预算
(万元)
资金来源
具体内容
备注
生
产
费
用
种子购置
12.00
财政拨款
需青稞种子4万公斤,单价3元/公斤
整地
9.20
自筹
耕翻15元/亩,耙25/亩,镇压6元/亩,2000亩作业任务。
肥料
11.40
财政拨款
需有机肥9.66万公斤。
劳务及机械费
4.40
财政拨款+自筹
播种施肥劳务机械费22元/亩
合计
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