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新闻动态>图片新闻>详细内容

“油果”飘香加隆村

2018-02-06 10:52:22 点击:[] 字体:

    经过共和县黑马河乡政府再往北就是加隆村了,仁青本的“油果”加工作坊就坐落于该村公路旁,虽然规模不大,却声名远扬。

      1月30日,记者走进这家油果作坊,掀开厚重的门帘,一股菜籽油清香扑鼻而来,几名工作人员正按照揉面、发酵、擀面等程序各自忙碌着。

      只见工作人员将发面擀薄,切成约1寸宽、3寸长的面条,在面条中间切三、四道缝,再将两头从中缝翻出,投入沸油炸,整条工序一气呵成。出锅之后的“油果”干黄薄脆,油而不腻,十分爽口。

 
 

  “制作‘油果’的面粉是专门从黄南州尖扎县购买的,清油是当地农户家里自己榨的,绝对的纯天然。”在香味弥漫的小作坊里,店老板仁青本乐呵呵地说。在他的记忆里,“油果”是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

      32岁的才让措是加隆村的牧民,也是店里的工作人员之一。作为村里的贫困户,她主动找到了仁青本,想凭借自己的手艺改变穷困的面貌。“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将这门手艺教给了我们,现在我不仅凭手艺挣到了钱,还想把这种记忆中的味道一直流传下去。”才让措说。

      “新年油果”又称“背手油果”,新年吃“油果”有“兆丰年”的寓意,一直以来都是藏族牧区传统的美食之一,每年春节更是油果热销的好时节。近年来加隆村依靠旅游业,当地的牦牛酸奶、酥油、糌粑等富含高原特色的牦牛奶制品早已名气大增,而加工销售“油果”却是仁青本的新想法。


 

   采访中,不时有客户打来电话预约定购“油果”,也有客户等不及跑到加工现场等着“油果”新鲜出锅。“为了方便客户,我们新增了专门的配送车辆。虽然开店时间不长,但由于口味纯正,‘油果’在当地已是供不应求,现在每天做四袋面,一百箱油果总是销售一空。夏季来这里旅游的人多,我打算对‘油果’进行真空包装再向外销售。”关于以后的发展,仁青本也胸有成竹。

      如今,仁青本的“油果”招牌算是打响了,他给记者算起了账:一个箱装二十根“油果”,每箱售价40元,每天平均销售60多箱,除去成本,每天净利润就有1000多元。

      采访结束时,仁青本信心百倍地说:“我一定要以质量和信誉赢得市场,制作最好吃的‘油果’让客户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