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新闻动态>图片新闻>详细内容

追求文明永不止步——共和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小记

2017-11-24 08:06:44 点击:[] 字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道德讲堂等活动在全县各单位社区、学校商场等地有序开展,居民价值观意识进一步提高。

    2015年,共和县荣膺省对县绩效考核“优秀县”殊荣;2016年由中央文明委复查合格,继续保留共和县“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动员力度、丰富活动内容、做好“七个突出”……眼下,共和县精神文明建设得到顺利开展、取得显著成效,开辟了建设新共和创造新生活的新境界。 

 
 

——创建机制健全思想教育深入

    共和县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人员、解决工作经费,把创建“文明共和”指标任务同经济发展目标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保证了创建工作各项措施的有效贯彻落实。

    建立起“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其他领导配合抓、中层干部具体抓的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使精神文明建设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采取多种方式,全面营造创建工作浓厚氛围。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微短信平台、户外广告、LED显示屏、书籍、宣传册等载体,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政策等的宣传教育。

 

 ——创建活动多样社会风气良好

    召开动员会、加大宣传力度等多种形式,从城镇社区和农牧区乡(镇)、村两个层面,稳步推进了创建工作的开展,创建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配合省、州考核组深入有关单位,就2013-2015年度“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进行了复查;2016年11月,共和县被省文明办评为2013-2015年度“省级文明县城”,共和县国家税务局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锣鼓喧天 歌舞悠扬 共舞和谐

    结合共和县民族文化特点和优势,在春节、端午节、建党节等各节日期间,组织开展了社火、灯会、射箭赛、篮球赛、恰卜恰地区夏季周末广场“百姓大舞台”为主题的文艺演出等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得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热烈欢迎。

 

“百姓大舞台”绽放多彩群众文化

    ——城区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

    坚持生态立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两湖”、“两滩”生态保护与建设,三江源一期工程圆满完成、二期工程全面实施。青海湖流域综合治理、龙羊峡良好湖泊生态保护、塔拉滩荒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扎实推进,生态保护补奖资金惠及了广大牧民群众,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环境执法监察,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关闭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能,未引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节能环保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共和县坚持项目育县,把投资拉动作为稳增长的重要引擎,狠抓城镇和农牧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城乡建设新跨越。同时,重点区域“两违”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城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社会治安良好科教文卫发展

    加强法治建设,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了和谐稳定的新局面;文体事业快速发展,百米巨幅唐卡《和缘》创作问世,《松巴·益西班觉文集》编纂发行。



      首届“龙羊峡杯”彩虹跑生态体育健身大会、《昆仑决-丝路英雄》世界功夫巡回赛共和县“射箭馆杯”民间拳王选拔赛、第十五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共和县第二届“圣湖杯”民族团结进步赛马旅游节暨高原民族美食展活动、首届中国青海湖高原越野精英赛、第二届中国·青海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充分展现了共和县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得到逐年增长,主要经济指标提前实现翻番,经济发展实现了“量”、“质”并进,综合经济实力获得了新的提升。

 
    坚持产业兴县,把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坚持民生为本,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年财政总支出的75%左右投入民生领域,并大力实施扶贫整村推进等扶贫攻坚工程,不断减少贫困人口,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