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共和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10月17日上午,全县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共和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在县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县党代表、不是代表的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县直机关单位和省州驻恰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老干部代表列席了会议。出席本次大会的应到代表159人,实到153人,符合规定开会人数。县委副书记、县长华旦同志主持会议。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确立今后五年全县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共和县第十五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践行“四个扎扎实实”,为建成绿色文明和谐小康新共和而努力奋斗。
州委常委、县委书记陈鸿林同志代表中共共和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践行四个扎扎实实 为建成绿色文明和谐小康新共和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共和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破冰前行,办成了一批大事,办好了一批要事,办实了一批难事,圆满完成了县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这五年,是共和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的五年,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是生态建设成效凸显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开创了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局面,开辟了建设新共和创造新生活的新境界。

五年来,我们突出科学发展,实现了经济提升;突出创新驱动,开辟了转型升级新空间;突出统筹协调,展现了城乡建设新面貌;突出生态优先,厚植了绿色发展新优势;突出共建共享,促进了人民生活新改善;突出团结进步,开创了和谐稳定新局面;突出固本强基,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面对共和发展重任,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一阶段,新常态成为显著特征,但经济向好的基本面仍没有改变,我们仍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分析宏观形势,我们面临的政策更好,机遇更多,为今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分析自身发展,我们打下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持基础;分析民心所向,各族群众人心更齐,干劲更足,为今后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四个全面”、“四个扎扎实实”和省委“131”、州委“1234”要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开放融入为关键,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全面完成“十三五”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率先建成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和三江源区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桥头堡,奋力建成绿色文明和谐小康新共和。

主要奋斗目标是: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高速增长,县属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位数增长,努力在现代生态农牧业、新型清洁能源产业、高原文化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经济更加繁荣发展,民生更加改善提高,生态更加宜居美丽,政治更加昌明廉洁,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更加殷实富足,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报告》强调,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工作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始终坚持以下五项原则,必须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必须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不动摇。必须坚持改善民生根本目标不动摇。必须坚持维护稳定底线思维不动摇。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动摇。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共和未来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坚持协调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建设新格局;坚持绿色发展,构筑生态文明新家园;坚持开放发展,拓展发展进步新空间;坚持共享发展,顺应人民生活新期待;努力建设更具实力、更富活力、更显魅力的绿色文明和谐小康新共和。
《报告》强调,全县上下要紧紧围绕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把脱贫攻坚作为今后五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要创新脱贫攻坚机制,抓好脱贫方案实施,多方联动合力脱贫,压实扶贫工作责任,实现阳光廉洁扶贫。确保到2019年全县4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4858户14177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再经过一年的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全面依法治县,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氛围,全力维护稳定,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廉洁从政的政治生态,为建设绿色文明和谐小康新共和营造良好的法治、社会和政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