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新闻动态>共和快报>详细内容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创收致富——倒淌河镇次汗达哇村党建引领科技赋能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2024-05-27 11:49:49 共和先锋 点击:[] 字体:
一、背景情况
近年来,共和县倒淌河镇次汗达哇村党支部积极发挥政治引领和组织群众优势,针对村内农牧产业结构单一、生产资料有限、群众文化程度较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重的实际,采取支部带头领办、党员联户示范、群众广泛参与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创收致富”的新路子,实现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村民增收互促共赢新局面。2021年,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找差距、谋思路。近年来,次汗达哇村在党支部带领下,到州县各示范点观摩学习,积极交流心得体会,思考学习成功经验,查找差距,对标先进,谋划发展,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注入新“动力”。同时次汗达哇村采取支部带头领办、党员联户示范、群众广泛参与的方式,围绕“党建强、乡村兴、产业旺、群众富”的目标,以“调结构、强特色”为抓手,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融入当地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建设与草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有机结合、党支部和党员在产业基地上兴村富民的“党建引领特色产业、科研攻坚创收致富”的良性产业发展新路子。
定目标、转观念。村党支部在拓宽村民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主决策,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新思路,立足草场耕地资源禀赋和群众较为丰富的种植养殖业经验优势,紧紧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示范县和建设畜牧业强州目标,村党支部切实担当起产业振兴“领头雁”,动员群众自筹资金250万元建成尕海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理事长,建立党员种植养殖业人才库13名,引导党员致富能手与脱贫户结对扶智、手把手传授技术。协调5名畜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牧户上门指导青稞种植、牛羊养殖等技能,在高效养殖基地举办畜牧养殖技能培训5期,让村民深入了解舍饲管理、羔羊育肥、饲料加工、疫病防治、肉类冷冻及加工等知识,形成了支部引领、部门扶持、上下联动抓产业振兴合力,构建起支部、部门、牧户“三位一体”的大工作格局。村党支部荣获2021年“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强措施、建模式。村党支部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谋划村级产业、合作社股份分配、基地建设等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争取省州县有关部门支持,从产业发展入手,完善发展举措、创新发展思路、合力攻坚推进,先后引进扶持资金1752.28万元,建成占地190亩的集“研、培、产、销”一体的藏羊产业高效养殖技术集成科研示范基地,组建畜牧业、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等四个经营小组,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的“四统一”经营管理模式,藏羊产业实现了由传统放牧向集约化规模养殖、科学化高效管理、品牌化集中销售的“三大”转变。
转方式、拓渠道。在建立股份制专业合作社时,动员全民入社参股,137户354人全部入股,折股量化全村草场、耕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共5580股(按藏系羊每只1股,共5000股;耕地每10亩1股,共230股;草场每112亩1股,共350股)。同时,积极引导有经营能力的村民和部分无畜户从事饲草料种植加工、藏羊养殖、销售等工作,带动34人就业脱贫,实现年均收入2.5万元;鼓励剩余劳动力101人进城务工,实现人均收入1.4万元/年,利用对口援建平台,组织15名劳动力赴江苏务工,学技能、拓渠道、增见识,人均月工资达5000元。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民、社员变职员”的目标。
强科技、增收入。共和县农牧局和镇党委与青海大学农牧学院等科研院所及畜牧技术人员通过协调,推广运用相关科研攻关成果,开展科技培训,上门指导并传授饲草料种植、牛羊养殖等技能,对引进的藏系羊进行畜种改良,优化畜群结构,发展藏系羊一年一胎转变为两年三胎的繁育模式,每年出栏藏羊4400余只,围绕产业发展,发挥高效养殖技术优势,采取“党建+销售”方式,修建完善饲料及称重系统、规模化养殖场、有机肥加工点、活畜交易市场、藏羊肉初加工点等,补齐了产业基地基础设施短板,探索产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年收益达480万元,纯利润达240万元,2022年底人均分红7361.96元,促进了藏羊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了产业由“小”到“大”、村民由“贫”到“富”的华丽蝶变。
三、经验启示
(一)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必须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配好一个班子,能造福一方百姓。选好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领头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能力过硬,团结务实有担当的村班子,对一个村子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增强村级班子的政策理论水平,通过“走出去”培训,开阔眼界,看到差距,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素质能力,不断增强做好农村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因地制宜长远谋划。做到有效对接,努力实现双赢。以推进农牧业专业合作为重点,创新集体经济组织,把发展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实现集体收益。特别是对于村内刚刚发展起来的入股合作企业,应发挥相关经济组织作用,助其完善体制、制度,既要保证企业增收、又要增加村集体经济利益,要努力做到双赢。
(三)实现乡村健康发展,必须落实财务管理机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实现集体经济健康发展。要切实加强对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登记和管理,健全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的全方位监管。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增强村级组织增收节支的能力,实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