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2-10-10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民生信息、重点领域(农牧、财政、民政、卫生、食品、住房、教育、体育文化、乡村、) 共和县念好“四字诀”助推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机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10 浏览次数: 次 【字体:小 大】 近年来,共和县深入践行非遗保护成果惠及大众、融入生活的理念,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全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传播工作,持续激扬文化自信,展示非遗之美,传承文化之根,积蓄起了文化强县深厚底蕴。 以“全”为先,摸清家底。按照“全面普查、积极申报、合理规划、传承发展”的原则,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和普查方案,从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着手,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系统的摸底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全县“非遗”种类、数量、分布地域、生存环境及保护现状,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建立非遗文化档案,完善健全涉及民族语言、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手工技艺、体育竞技、民俗习惯等非遗名录130项,“青海湖的传说”“日月山的传说”等非物质文化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截至目前,全县现有州级非遗项目14项、县级非遗项目19项。 以“传”为要,挖掘人才。充分发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历史脉络的关键作用,成功申报“青海湖传说”“日月山的传说”省级非遗传承人2名、“格萨尔说唱”“藏族拉伊”“扎木聂弹唱”“唐卡”“藏族夹棋”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8名、“藏族缠绣”“泥塑”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6名。支持代表性传承人、民间工艺大师利用文化阵地和非遗传习所开展常态化传承人培训,对深度贫困地区传承人进行建制培训,选派演员深入牧区、村庄、社区进行辅导培训,近年来举办“藏族夹棋”“藏绣”“扎木聂弹唱”“锅庄”“拉伊”等非遗培训班25期,进一步夯实了全县非遗工作人才库。 以“拓”为主,建造阵地。着力打造“民族非遗展览馆”,收集传统马具、安多特色加隆服饰、手工刺绣、唐卡、木雕等非遗民俗展览品72件,通过展览展示、收藏培训、体验传习等形式,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参观非遗展馆活动,弘扬和展示了非遗风采。积极选派“三区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挖掘民间非遗,在石乃亥、沙珠玉、黑马河、切吉小学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定期安排“三区文化能人”在各非遗培训基地进行业务培训,使非遗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融入日常。实施“非遗进校园”活动,今年,在共和县民族第二完全小学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文艺汇演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及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水平和保护力度。 以“宣”为导,展示魅力。积极发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整合数字文化资源,依托数字公共文化馆、“两微一抖”等平台制作“非遗大讲堂”“艺课大讲堂”等自制非遗专题视频,以“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遗日”为主题,开展以短视频形式在抖音公众平台播放则柔、扎木聂弹唱、羌姆面具、木雕、青海湖传说、日月山传说等共和县非遗名录有代表性非遗项目的展演视频的线上活动,以及开展参观非遗馆、非遗座谈等线下活动,让更多群众感受共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截至目前,抖音及公众平台播放作品12期,浏览量达20000人次,共和非遗项目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非遗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小 大】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