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2-03-28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政策解读 |
共办发〔2022〕16号 中共共和县委办公室 共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共和县“服务、培优、提升”暨 2022年“春风暖企”工作方案》的通知
县委各部门、县直各机关单位:
现将《共和县“服务、培优、提升”暨2022年“春风暖企”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共和县委办公室 共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3月16日
共和县“服务、培优、提升”暨2022年
“春风暖企”工作方案
为贯彻《海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入企服务常态化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推动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各项措施落地落细,根据州委办公室、州政府办公室关于《海南州“服务、培优、提升”为主题的2022年“春风暖企”工作方案》要求。定于3月10日至5月10日在全县开展“服务、培优、提升”为主题的2022年“春风暖企”行动,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委、政府关于加大企业纾困帮扶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宣讲政策、落实措施、搭建平台、解决难题等关键环节,凝聚全县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优势,为企业提供靠前服务、精准服务、高效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率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审批、融资、生产、销售、用工等各环节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开展“十大专项”服务,通过本次活动,一批困难企业顺利脱危解困,一批困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努力实现中小企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开展政策宣讲专项服务。收集整理国家各部委及省州关于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扶持政策,结合企业实际再细化、再分解、再梳理,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解读、现场咨询、微信推送、发放手册等方式,加强对助企纾困政策的解读。实施税收服务“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开展线上线下税费政策宣讲、辅导、咨询“一站式”“点对点”精细服务,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一户一档”,实施“一户一策”,确保税费政策宣传到位、直达快享、应享尽享。落实州县贯彻省政府加大助企纾困实施意见,打通政策兑现的“最后一公里”。
牵头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
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牧和科技局、县税务局等,各联点单位
(二)开展产业对接专项服务。强化地区间、产业间合作,充分发挥骨干企业辐射和带动作用,围绕新能源、乳制品、肉食品、有机肥、建材等领域开展产业对接活动,引导县内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同等质量同等价格的基础上,优先采购县内企业生产产品,建立本地产品直供通道,最大限度减少物流成本和中间环节,提高本地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品就地消化能力。
牵头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
配合单位:县农牧和科技局、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县乡村振兴局等
(三)开展市场开拓专项服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各类展会。充分利用“青洽会”交流平台,设立名优特色产品展区,帮助中小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拓宽市场。组织企业“走出去”开展产品资源对接、农超对接、观摩对接会等活动,加强区域合作。依托绿色产业发展优势,开展牛羊肉、奶制品、青稞食品、菜籽油、蜂制品等产品网络直播带货活动,扩大销售渠道。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部门预留年度政府采购预算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
牵头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农牧和科技局
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乡村振兴局
(四)开展用工招聘专项服务。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招聘活动,针对企业用工需求,摸清底数,提前谋划,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新媒体等方式不间断推送岗位信息,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常态长效供需对接平台,提供“一对一”精准用工服务。
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各联点单位
(五)开展咨询指导专项服务。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邀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公益性节能服务,为能源利用薄弱的企业提供节能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挖掘节能潜力。开展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企业标准、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咨询诊断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提质增效、转型发展。
牵头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
配合单位:县农牧和科技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联点单位
(六)开展人才培育专项服务。深入实施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多层次培训服务,推动提升中小企业人才素质水平。组织召开县委人才工作会议,配合海南州第一届“推进泛共和盆地绿色崛起改革发展论坛”,研究制定人才培育行动计划和加强人才政策支持措施,强化人才引进和培育,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申报“京青专家”、“援青博士”服务团,充分发挥特聘专家顾问作用,为我县产业发展“把脉开方”、“指点迷津”。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发展和改革局
配合单位:县农牧和科技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
(七)开展信贷支持专项服务。全面落实支持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和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坚持让利于企。鼓励本地银行根据自身风险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通过预授信、平行作业、简化年审等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和便利度。加强信贷产品宣传,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强化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等融资支持,打造专属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召开“政银企”对接会、信贷投入分析会、金融产品推介会等活动,为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融资服务。鼓励县恒晟投资担保公司降低融资担保费率,不断扩大担保规模。
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配合单位:各商业银行、恒晟投资公司
(八)开展要素保障专项服务。加强企业扩产增效项目用地预审和土地报批,协助企业解决土地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协助解决电力市场化改革中遇到的电力直接交易、售电代理、交易电价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抓好煤电气供需研判和协调保障,优化统筹调度,支持企业稳生产增效益。
牵头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
配合单位: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县水利局、县供电公司
(九)开展权益保护专项服务。加快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定期不定期组织律师进企业开展法治培训、法治宣传;围绕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和员工关切的热点问题,面对面为企业做好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权益维护、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根据企业需求开展“法治体检”,分析企业法律需求和风险点,出具“法治体检”报告;落实“万所联万会”机制,建立律师事务所与商(协)会联系合作工作关系,助力法治企业建设。贯彻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持续开展清理拖欠中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做好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受理工作,清旧账、防新增,打造法治营商环境。
牵头单位:县司法局
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商联
(十)开展数字化赋能专项服务。开展互联网平台赋能活动,建立企业赋“码”保护机制,通过赋码保护平台,实施访企活动须“码上约”,访企行为满意度将被企业“码上评”,企业遇到疑难可“码上问”,相关单位则要限时办理“马上答”,所有的惠企政策“码上查”,充分利用大数据实行数字化管理,切实把工作延伸到服务的最末梢,让企业享受更多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牵头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
配合单位:各联点单位
三、工作机制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调整共和县“春风暖企”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全面统筹和指导活动开展。继续实施县级干部联点、部门包企、派驻联络员制度,从全县选取38家重点企业进行联点帮扶。
(二)建立专班服务机制。围绕“十大专项服务”,各牵头单位要组建工作专班,集中各方力量,统筹开展政策宣讲、政银企对接、产业对接、用工招聘等活动,确保每项工作重点环节有人抓、有人盯。
(三)完善问题办理机制。坚持企业反映问题“列单、领单、办单、清单”工作制度,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企业反映问题进行核实、交办,建立问题台账,做好跟踪督办,定期通报办理情况。对企业反映问题,联点单位领导要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各联点单位上报的问题台账,一律实行问题销号制度,确保“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应”。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坚持政策驱动、协调联动、服务推动、宣传促动。聚焦发展大局,在提升站位中增强责任使命,聚焦关键环节,在强链延链补链优链中提升产业能级,聚焦潜能释放,在优化环境中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二)压实工作责任。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做到协调联动、有序推进。3月20日前联点领导和单位完成调研摸底,汇总企业诉求,分析研究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制定解决方案,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入企服务调查表》。4月30日前,各相关部门按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完成精准帮扶工作,并指派专人进行问题销号,每周五报送工作进度。5月10日前,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坚持结果导向。各相关部门要做到“无事不扰、有事不推”“说到做到、服务周到”。面向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量身定制专属“服务包”,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将问题解决率、企业满意率和企业经营改善程度作为衡量活动成效的重要指标,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效的重要内容,面向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量身定制专属“服务包”,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四)营造浓厚氛围。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对“春风暖企”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上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部门要专题宣传企业服务工作典型案例和企业在转型解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在全社会形成尊商重企、关心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严肃工作纪律。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责任担当,严守工作纪律,以严实作风推动工作落实。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满意为标准,以“亲”“清”关系为准则,聚焦服务企业,主动与企业结对子、交朋友,“只帮忙不添乱”,不增加企业负担,严禁“索拿卡要”行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