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8-04-25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县级文件 |
共政办〔2018〕55号 共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共和县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 全程机械化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共和县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意见》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8年4月23日
共和县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
全程机械化实施意见
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和省、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统一部署,夯实农业现代化物质装备支撑,努力争创国家、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现就推进全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遵循“政府引导、装备支撑、技术引领、服务保障、协同推进”的指导原则,以青稞、油菜两大作物为主要对象,以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为重点环节,上下联动,部门合作,加快推进农机科技创新,培育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主体,重点突破机械化种植和高效植保等薄弱环节,促进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经营与管理相协调,全面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2018年,将倒淌河镇、塘格木镇、江西沟镇、切吉乡建成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在全省率先建成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青稞和油菜生产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五个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100%、85%、80%、95%、80%,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85%以上,其中小麦和油菜机播水平均达95%以上,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80%。到2019年,全县80%以上的乡(镇)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三、推进原则
(一)坚持行政推动,加强扶持引导。将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列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公共服务和保障能力。
(二)坚持示范带动,拓展辐射范围。重点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建设,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机具,优化装备结构,提升作业水平,加快技术普及,以点带面,梯度推进。
(三)坚持机艺融合,完善技术路线。推进良种良法协同配套、农机农艺紧密融合,围绕主要农作物品种、耕作、栽培、植保等内容,建立适合我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和技术路线。
四、工作重点
紧扣全县青稞和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以青稞和油菜精少量播种和高效植保等为着力点,加快熟化青稞、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重点主推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青稞和油菜精少量播种技术、机械化田间管理技术,巩固提升耕整地、机收等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力争用两年时间,全面建成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一)耕整地环节: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老旧机型,放大农机购置补贴和作业补贴政策叠加效应,推进大中型拖拉机更新升级。新增6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143台,大中拖配套农机具75台套。确保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稳定在1300台左右,其中6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配套作业机具达700台套,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达100%。
(二)青稞和小麦种植环节:新增青稞和油菜精少量播种机22台,确保青稞和小麦精少量播种机保有量稳定在700台以上,小麦机播率达95%.
(三)青稞和油菜植保环节:加快提升机械化田间管理水平,发展高效植保和施肥机械化技术,开展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创建工作。重点加快植保机械更新升级,新推广担架式喷雾机25台。确保担架式喷雾机达206台以上;植保机械化水平达80%,其中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65%以上。
(四)青稞和油菜收获环节:加快老旧收割机更新换代,重点发展高性能联合收割机,优化装备结构,不断提高收获作业质量、使用效率和跨区作业创收能力,保障粮食丰产丰收。新增高性能收割机25台,确保收割机保有量稳定在650台左右,其中:高性能收割机350台以上,青稞和油菜机收水平达95%。
(五)青稞和油菜秸秆处理环节:结合各乡镇土壤性状特点,进一步熟化和完善秸秆还田、秸秆离田、青稞和油菜精少量播种技术路线,巩固提升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和离田水平。加快发展大马力秸秆还田机具,新推广秸秆还田机25台,牧草捡拾打捆机15台,确保60马力以上大拖配套秸秆还田机120台以上,实现秸秆机械化还田或者离田率达80%。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农牧和科技局、发改局、财政局、扶贫开发局、水利局、国土局、环林局等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示范创建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做好统筹规划,细化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创建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绩效考核,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将示范创建列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重点考核内容,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绩效跟踪、中期检查和考核验收,确保按期实现发展目标。
(二)突出装备支撑。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等政策导向作用,积极争取省、州创建奖补资金,加大县、乡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科学细化农机化奖补扶持方案,重点加强青稞和油菜种植、秸秆机械粉碎还田、高效植保机械化等薄弱环节机具推广,全面提升全程机械化生产装备水平。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充分利用送科技送机具下乡、农机科技入户、组织现场演示会等手段,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宣传活动,激励农民购机热情。重点引导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合理配置机具,大力发展高性能、低能耗、大马力复式多功能作业机具,加快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三)推进规模经营。将提升规模经营水平作为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基础,积极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为规模化的农机作业服务创造条件。引导种田大户、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主体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规模种植,因地制宜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和统一服务型等适度规模经营。加强项目扶持,积极落实主要农作物生产经营组织粮食生产用电享受农业用电,以及农机库棚和维修场所配套设施用地等政策。深入落实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规划和《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农机发【2015】1号)文件精神,帮扶协调规范机库、维修服务中心用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规模经营主体应用主推技术的积极性。
(四)培育服务主体。围绕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配套服务能力,着力培育“三种类型”(服务型、经营型、产业型)农机示范大户和示范合作社发展,加强“五种能力”(农机装备能力、作业服务能力、规模经营能力、产业化发展能力、配套保障能力)建设。规范合作社运营管理,推进订单式、托管式、联耕联种等社会化服务,提升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统筹资金、项目、信贷、土地等资源,加大示范合作社和规模大户的扶持力度,新建农机机库30个。培育农机固定资产5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70个,作业服务面积万亩以上的农机示范合作社10个,打造一批国家、省级示范合作社。
(五)细化推进措施。以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创建为抓手,用好用足省、州扶持政策,激励农民加快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鼓励金融机构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融资担保等服务,逐步解决农机经营主体“贷款难”的问题。组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专家组,结合青稞和油菜机械种植、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等作业质量督查,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整合农业科技入户、农机政策补助、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重点围绕秸秆还田、青稞和油菜机条播、高效植保等主推技术,每年培训农机技术人员、农机手、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主体1500人次以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