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青海省人民政府 海南州人民政府
智能机器人
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共和快报>详细内容

挖掘资源优势理清发展思路共和县积极开创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新局面

来源:0 发布时间:2011-07-27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共和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州政府关于认真开展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的相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吃透村情民意,挖掘资源优势,理清发展思路,突破工作难点,积极探索符合本县实际的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全面开创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新局面。

一是加强领导、多管齐下,发挥合力作用。按照省、州政府的安排部署和总体要求,县上及时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共和县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牧和科技局主管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抽调下属单位业务骨干为工作人员。乡镇、村社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指定专人负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广泛宣传、统一思想,引导全民参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畜牧业宣传工作,适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认真举办干部职工培训班,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了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性。同时,积极组织广大干部深入牧区村社,通过新闻报道、召开群众大会、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动员,耐心说服引导,使广大牧民群众了解了专业合作组织的性质,清醒地认识到了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有效调动了牧民群众参与专业合作组织、群策群力研究生态畜牧业发展思路的积极性,为探索全县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三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确立发展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挖掘潜力、各具特色的原则,在全面掌握村情民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政府服务,积极发挥广大牧民群众丰富的创造力,自下而上研究发展思路,确立了生态畜牧业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与发展多种经营相结合、与牧民进城定居相结合、与培育主导产业相结合的四种符合共和实际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四是尊重民意、多措并举,放活经营方式。按照“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以推进草畜平衡为核心、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关键、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总体要求,结合各专业合作组织的不同特点和产业优势,按照入社牧户的生产能力,推行了联户经营、股份经营和大户经营等生产经营方式,有效整合了畜牧业资源,促进了规模化经营。五是能人带动、村企共建,发挥合作优势。经营专业合作组织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一批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人才。积极借鉴省内外合作组织经营的成功经验,依托“村企共建”活动,大胆吸纳具备一定条件的退休干部、下岗职工和下派干部,充分发挥其社会经验丰富、善做群众工作、群众威信高的作用,引领专业合作社走规范化道路。目前,已建成碎石场1处、砂料场2处、砂砖加工场4处、规模养殖场5个、传统奶产品加工点2个、旅游服务接待点4200余家、汽车修理厂1家。六是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夯实发展基础。坚持“捆绑用、集中投、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研究制定了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并有效整合项目资金,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积极争取金融资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目前,共整合资金31352万元,实施了游牧民定居工程3442套,新建人畜饮水管道843公里、村级硬化路232公里、村级砂石路542公里、各类畜棚2550座,实施草地围栏63.94万亩,补播牧草94万亩,灭治毒杂草82万亩,治理鼠虫害675万亩。七是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崇尚村风文明。各专业合作社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崇尚村风文明贯穿到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的始终,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宣传教育,组织广大牧民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共拆除违章违规围栏20.7万米,整治土墙7.3万米。定期开展人畜饮水点、泉水口、河道等垃圾清理活动,引导牧民改变不良恶习,教育群众树立“入社一家人”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互爱思想,积极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合作社的组织化水平,发挥了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