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八大新特点
共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二日
共和县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八大新特点
2011年以来,共和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等难得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州委全体会议精神,按照“农牧稳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科教兴县、开放活县、和谐安县”的总体发展思路,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克难攻坚,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发展局面。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4亿元,同比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62万元,同比增长25.7%;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16.67亿元,同比增长54.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3亿元,同比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220.86元和5605元,分别增长13.3%、17.1%。总结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八大新特点:
一是农牧区经济稳步发展,农牧业基础不断巩固。预计全县农牧业总产值达8.14亿元,同比增长26.27%。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生产仍然获得丰收,比上年增产1.16%。畜牧业经济稳步发展,总增各类牲畜68.5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57.2万头只,牲畜总增和出栏率分别达到45%和38.37%。建立了一批农牧业良种基地,培育了藏系羊、奶牛等5个主导产业,修建了牲畜暖棚1121座,特色农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完善壮大省定生态畜牧业试点村和示范村的基础上,组建生态畜牧业启动村10个、建设村22个,树立了4个生态畜牧业建设示范村,确立了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全面启动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253.2亩。加快发展劳务经济,输出富余劳动力3465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
二是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加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建设继续加强,实施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青海湖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人工造林7.49万亩、封山(沙)育林(草)18.435万亩、工程固沙1.05万亩、各类草地治理49.8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栽3.56万亩,生态保护与治理进程进一步加快,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着力打造生态经济型产业基地,建立枸杞基地6300亩、枸杞育苗基地120亩。认真实施新农村建设绿化项目,营造农田防护林6600株、道路绿化1.18万米、庭院绿化1.485万株。新建高标准造林1050亩,完成义务植树42.5万余株。强化节能减排,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建设,落实污染减排政策,有效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发展条件明显改善。水利建设力度加大,完成了哇玉农场及黑马河乡茶可棚人饮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东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及6项人饮安全等工程,实施了沙珠玉灌区改造二期、恰卜恰河城区段防洪一、二期工程、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水利建设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31%。积极协调上级交通主管部门,落实城北新区三横四纵道路等代建项目4项,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7项,修建了配套小桥9座,完成了塘格木五大队、廿地乡客运站建设,群众出行条件明显改善。投资624万元对7乡镇农网进行改造升级,新建10千伏线路36.5公里,安装变压器24台。投资981万元完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城网改造工程。通讯建设快速推进,覆盖全县的通讯网络基本形成。全年共实施各类续建和新建项目132项,预计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16.67亿元,同比增长54.54%。
四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主导作用更加显著。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预计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工业增加值8.3亿元。不断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完成了恰卜恰工业发展区总体规划,勘察设计了发展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搭建了总面积18.39平方公里的“一心四园”工业发展新平台。加快推进发展区建设,围绕有机食品加工等五大产业,引进10家企业入驻发展区投资建设,晶澳尼赛太阳能电池组件等项目正式开工,狼毒草有机农药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金河水泥、青海环通塑业PVC管道生产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开发势头强劲,柴达木风电、蓓翔光伏和恒基伟业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光电和风电总装机容量分别达75兆瓦和65兆瓦。实施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工作,完成了7家规模以上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质量认证工作。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强化旅游包装宣传,游客人数不断增长,全年共接待游客28.0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01万元。
五是城镇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取得新成效。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完成了县城及部分乡镇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构建了一城三团的空间结构。把推进恰卜恰新城区建设作为提升中心城镇功能,引领带动全县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抓手,完成东、西香卡2662.81亩征地和拆迁工作,规划设计了新城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建设了4778套廉租房建设项目,部分市政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形成新城区建设框架。旧城优化改造力度加大,完成了少年宫地段综合商贸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了藏文化产业创意园、亚细亚商贸城、恰卜恰河东商场建设等项目,县城道路、绿化、亮化建设加快推进,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得到增强。积极支持乡镇加快集镇建设,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加强城镇管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整脏治乱工作,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六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00户,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1142户,建设城镇廉租住房6576套、公共租赁房4100套,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58万元。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启动实施。建立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累计救助1169人,发放救助金287.33万元。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年发放低保金4136万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县新增就业564人,组织农牧区劳动力流动就业34650人次。深入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实施了3个村易地扶贫搬迁和9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物价调控工作扎实推进,物价总体运行水平呈现出基本稳定的态势。认真落实家电下乡、农业综合直补、油价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惠民政策,共拨付各类资金10047万元。
七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得到加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年教育支出达9216万元。加快改善办学条件,投资5433.6万元实施学前教育和校安工程等32个项目,建设面积24719平方米。“普九”债务化解全面完成,“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验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改革工作深入推进。新建江西沟卫生院、县中医院综合住院楼等项目,改扩建19所村卫生室,实施卫生厕所建设项目3153座。新农合制度不断完善,参合率逐步提高。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成了9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县文化站建设项目,实施了“农(牧)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共和县特色文化旅游”等4个文化产业调研项目,引进了大型彩绘唐卡《文成公主进藏图》项目。实施广播大功率覆盖工程5座,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9%。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双达标”和“温馨之家”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平安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秩序保持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启动实施了“六五”普法规划。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得到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安全生产等工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统计、审计、残联、民族宗教、移民安置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八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完成了对口帮扶项目规划和人才培训规划,主动加强与江苏省、国家商务部的沟通与衔接,落实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出口型企业建设等六大类14项商务项目建设资金965.1万元,江苏省为共和县中医院综合住院楼项目建设投资422万元,开创了对口支援工作的新局面。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已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4项,引资金额达20.4亿元,到位资金3.69亿元。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成立了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乡镇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实现了收支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户籍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创新发展的机制逐步建立。
报:州委、州政府办公室。
送: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县纪委办公室。
发: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共印75份)
编辑:羊本才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