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全县所经营的农(牧)家乐大多是将庄廓房屋进行简单装修后经营,规模小、档次低、服务质量不高,而且无固定的停车场,厨房、厕所卫生条件较差,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二是环湖旅游环境整治难度大。近年来全县虽采取一系列措施整治环湖沿线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但由于受利益驱使,加之未建立切实可行的群众利益补偿机制,群众乱开通道、乱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旅游环境整治工作难度很大。三是群众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按照青海湖景区统一规划开发的要求,109国道以北及环湖公路内侧不许搞永久性建设,致使内侧群众生产生活设施得不到改善,群众对此意见较大。四是旅游开发投入不足。近年来全县充分利用国家有关鼓励、支持发展旅游业的一些优惠政策,也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快了旅游资源的开发进程,但因地方财力有限,旅游业投入明显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难以发挥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五是缺乏特色旅游品牌。共和县拥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部分旅游产品与省内其它地区的旅游产品仍有相似性,无法树立具有鲜明特点的旅游形象,短期内难以形成“一枝独秀”的竞争优势。资源的同质性给全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竞争压力。
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一是借力造势,高起点谋划乡村旅游。进一步加强与青海湖景区管理局的工作对接,协助省湖管局做好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积极建议省湖管局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兼顾县乡政府和群众的利益分成问题,着力解决好景区核心区群众的利益问题。同时,借助青海湖“旅游王牌”,按照“四基地、十九节点”的环湖沿线乡村旅游开发规划要求,加快乡村旅游景点和服务点建设步伐,使群众及早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切实增加群众收入,杜绝群众私开旅游通道和乱搭乱建现象。二是发挥优势,大力度推进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共和县在青南藏区和青藏线上的战略区位优势和恰卜恰镇作为全州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优势,依托龙羊峡库区、恰卜恰地区丰富的地热资源,不断延伸旅游服务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高原风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探险旅游和高原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加快推进黄河天峡龙羊峡景区及龙羊峡民族风情小集镇建设,继续举办好塔拉滩沙漠高原汽车越野挑战赛,着力培育壮大具有共和特色的知名旅游品牌。三是积极挖掘,深层次建设文化旅游项目。加快开发挖掘唐蕃古道、文成公主进藏、格萨尔文化等产业项目,开发复原黑古城、伏俟城历史文化遗址,加大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独特的藏民族文化内涵,打造具有浓郁藏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借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拉伊”特色品牌,积极举办射箭、赛马、民族歌舞等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推动旅游、住宿、餐饮、文娱等产业发展。四是有效整合,宽领域构筑大发展格局。结合旅游市场需求,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开发青海湖—夏拉草原—恰卜恰—龙羊峡的旅游精品线路,努力形成全县旅游业大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旅游开发企业,规划建设青海南山观海楼、南山牧场及夏拉草原帐房宾馆等建设项目,切实加快全县旅游资源开发进程。五是更新理念,全方位提升内在动力。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服务业管理人才和“农家乐”、“牧家乐”等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做好饭店评星工作,推进旅游业规范化管理,高水平运营,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扩展旅游客源市场。积极利用新闻媒体、招商会、洽谈会、旅交会等媒体媒介,加大对共和人文、自然景观的对外宣传和推介力度,进一步提升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的感召力。六是创新机制,下大力繁荣旅游商品市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方式,大力培育上档次、上规模的民族民间地域特色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生产加工基地,鼓励县内“掐丝唐卡”、“藏绣”、藏文化元素画廊、藏族服饰、民间特色石雕等文化产业经营户创作精品,积极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市场,进一步拓展旅游商品服务范围,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