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承诺2013年为民办好30件实事
2013年,共和县将整合资金13.67亿元,继续在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解决群众住房困难、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加快扶贫开发等八个方面集中为民办好30件民生实事。
一是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546万元实施重点水利工程16项,改善灌溉面积4.4万亩,解决0.98万人、8.93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650万元建成通村公路 20公里 、便民桥梁4座;投资2930万元实施农牧区电网改造、游牧民定居点通电和城网升级改造项目;投资1000万元实施硬化路、文化广场、太阳能路灯等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切实解决和改善群众用电、出行等问题。二是农牧区保障性住房建设。整合资金3800万元实施4个新农村新牧区示范村建设项目;投资4039万元实施乡镇干部周转房、恰卜恰镇15个村及8个社区的办公业务用房、社会福利中心和恰卜恰镇敬老院等建设项目;投资1.95亿元实施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游牧民定居工程;为607户贫困居民发放城镇廉租住房补贴178万元;按照省州下达的目标任务实施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三是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及产业化发展。投资1.24亿元全面推进农牧区草场围栏、人工饲草料基地、贮草棚建设等项目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落实;投资1658万元建成畜用暖棚800座、配套贮草棚236座,发放草原新帐篷550套;投资1.07亿元实施5个村基本农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2671.05亩;投资3300万元基本建成共和县高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园;扶持和发展特色种植专业村6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5个、龙羊峡库区周边獭兔养殖户50户;投资1455万元建立枸杞种植基地1.1万亩、优质苗木繁育基地1000亩,完成高标准造林4000亩;投资2227万元实施草原建设、产业化和枸杞基地建设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项。四是群众就业和社会保障。落实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000万元,帮助广大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利用江苏省对口援建等平台,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就业技能,新增城镇就业500人,完成各类培训13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次;完成城镇职工及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扩面250人,城镇居民、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65%和86%以上,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6%和99%以上;落实资金6351万元,保障城乡19130人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和医疗救助需求,为全县2240名7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为全县550名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38万元,为有需求的残疾人配发各类辅助器具120件(辆),为1409名残疾人发放居家托养补助85万元。五是农牧区教育事业发展。投资6711万元实施好2所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完成中小学校安工程和18所幼儿园改扩建项目,不断巩固和发展教育综合改革成果;继续实行三江源地区教育经费保障补偿政策,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免教科书费、寄宿生生活补助等义务教育保障经费3869万元;落实三江源地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公用经费、生活补助、异地办班奖补资金和普通高校农牧民子女奖补等各类奖补资金1600万元;为全县100名普通高中贫困生发放国家助学金40万元,为7085名农牧区学生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425万元。六是扶贫开发和移民安置。投资2500万元重点实施6个贫困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3个村藏区扶贫攻坚和特困地区连片开发、2个村易地扶贫搬迁及后续产业项目,扶持11个村900户贫困人口,减少贫困人口5000人;投资1162万元实施龙羊峡库区移民安置区盐碱化危房改造工程和德胜村、龙羊新村支渠改造工程,以及龙羊新村村委会建设项目、移民技能培训等项目,不断改善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七是农牧区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落实资金63万元,免费为全县60岁以上的7867名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一次性医用耗材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整合资金213万元,认真实施农牧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工程,全面落实省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不断提升计生家庭生产、生活水平;投资4668万元,实施好共和县图书馆和2个乡镇文化站、3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建设项目;全年为农牧区、社区免费放映电影1200场。八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100万元实施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万平方米;投资7155万元实施恰卜恰镇污水管网、县城供热(三期)、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建设项目;投资1.34亿元实施恰卜恰镇次汗素桥、黄河南路、都塘路、兴海东西路、日月山与共和东路等10项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投资1.19亿元实施城北新区市政道路、桥梁、供水、供热和河道景观带建设项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