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突出六大领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近年来,共和县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方针,按照“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发展思路,突出现代农牧业、清洁能源产业、旅游业、文体产业、项目投资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六大领域,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措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好中见快”的良好态势。
(一)园区引领产业转型明显,经营主体发展日渐壮大。紧紧围绕“一区一园多辐射”建设的总体部署,以持续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拓展提升高科技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核心,强力推进园区扩规模、上水平、提效益。2014年完成“一区一园”国家投资4990万元,实施项目19个,新建千只(头)牛羊繁育基地8个,扶持规模养殖户55户,培育特色产业6个,新增经济林木3200亩,引进运营经济组织44个,辐射带动农牧户1500余户,安置就业500余人,完成生产总值1.4亿元,实现增加值7900万元。
(二)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工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2014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9.99亿元,同比增长55.3%,完成一般性工业投资3.88亿元,同比增长21%,全县工业经济总量、一般性工业投资均创历史新高。积极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企业9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7.4%,超出州定目标5.4个百分点,全县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565兆瓦,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49.5兆瓦,预计年发电量可达到25亿千瓦时,实现工业总产值2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7亿元,对全县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48%,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三)龙羊旅游开发稳步推进,集镇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按照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为把龙羊峡打造成为黄河上游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宁静小镇”,共和县通过争取国家资金,引导民间投入等方式,2014年在龙羊峡实施了7大类31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5亿元。景区开发工作坚持以以黄河文化、民族文化和工业文化为核心,以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低氧运动和度假养生为重点,镇区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水陆交通路网建设趋于优化,镇区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走在了全省前列,省政府郝鹏省长对共和县龙羊峡城镇建设与旅游开发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文体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文体活动异彩纷呈。坚持以“共舞和谐”为理念,紧紧围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不断加大文化投入力度,全县文体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一是文体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投资1160万元的“共和县文化图书馆”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投资6998.2万元的城北新区民族综合射箭馆、灯光球场、城乡建设规划展示馆等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场馆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322.56万元的13个广播电视补点发射站全部建成并运行,全县文体事业发展基础得到全面夯实。二是群众性文体活动异彩纷呈。先后成功举办或协办了共和县2014年春节赛尔钦杯射箭大赛、首届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第十三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共和县首届“圣湖杯”赛马节暨良种畜评选大会、2014中国•青海共和高原汽车摩托车越野拉力赛、青海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暨全民健身大会“金河杯”民族传统射箭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型文体活动,进一步对外展示了共和新形象。三是文化市场整治全力推进。着力开展“三非”整治、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文化下乡等活动,全县文化市场日趋规范,农牧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五)项目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固定资产投资屡创新高。按照“科学设计、统筹规划”的思路,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切实提高投资效益,持续推动全县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稳步发展。2014年,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58.81亿元,同比增长35.12%;开工项目共计163项,已完工135项,确定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4项,完成投资26.57亿元,占县属固定资产投资的45.18%;完成地区固定资产投资101.84亿元,同比增长58.71%,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六)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牧区面貌日新月异。紧紧抓住村庄规划科学编制、共建单位帮扶支持、项目资金多方整合、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等关键环节,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推进”的原则,整合各类资金1.99亿元,扎实推进高原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县9个高原美丽乡村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环境卫生整治等工程已全面完成,以设施农牧业、生态畜牧业、乡村旅游业等为主的后续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