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青海省人民政府 海南州人民政府
智能机器人
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共和快报>详细内容

共和县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来源:0 发布时间:2015-05-18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共和县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及援建扶贫“四位一体”的扶贫攻坚工作机制,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至2014年,共争取落实各类扶贫资金2.39亿元,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64万人,贫困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1801.6元增长到2014年的2740元,全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在全省2014年度扶贫工作绩效考评中,共和县扶贫开发部门被评为全省建档立卡、金融扶贫、扶贫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同时获得三项殊荣的单位,获得奖励资金和管理费共计1220万元。

一是认真落实扶贫政策。认真落实扶贫政策,有效整合各相关部门扶持项目资金1.54亿元,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资金投入,使贫困地区基本实现了有住房、有产业、有饮用水、有照明电、有硬化路、有学校、有卫生室、有广播电视的“八有”目标。

二是扎实实施扶贫项目。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509.41万元,在全县11个乡镇84个贫困村实施了一系列扶贫开发产业,扶持带动贫困人口878534490一是投入资金3308.56万元,在11个乡镇29个贫困村实施了以特色种养、农机购置等为主的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截止目前,全县累计91个行政村实施了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扶持带动贫困人口402915051人。二是投入资金2530.32万元,在3个乡镇8个贫困村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安置贫困人口5172235人。三是投入资金940.73万元,在2个乡镇4个贫困村实施了以饲料加工、青稞、枸杞等特色种植为主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项目,扶持带动贫困人口9304014人。四是投入扶贫资金949.8万元,在5个乡镇10个贫困村实施了以枸杞、薄皮核桃、优质牧草种植及乡村旅游等为主的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项目,扶持带动贫困人口13945913人。五是投入援建扶贫资金780万元,在9个乡镇33个贫困村实施了太阳能热水器购置、贫困户建房等项目,扶持贫困人口19157277人。通过实施专项扶贫项目,在发展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同时,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质量。

三是全面开展社会扶贫。全县各定点帮扶单位在严格落实“大扶贫”格局要求的同时,不断充实帮扶内容,丰富帮扶形式,创新帮扶机制,延伸帮扶空间,扎实深入推进社会扶贫工作。三年来,全县99个行政村、485户贫困户得到州、县各级部门和干部的结对帮扶。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度各帮扶单位捐助资金及生活(文化)用品、教学设施等折现434.31万元,争取各类项目资金8129.41万元,并积极举办各类培训班540期,协调联系劳务输出8837人(次)。通过一系列扶贫帮困活动,逐步形成了专项扶贫与落实惠农政策、社会各界参与的多方力量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

四是加强贫困劳动力转移。重点实施了以“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程为主的汽车驾驶、电焊、餐饮、民族刺绣、唐卡画布制作等农牧民短期技能培训及农牧民贫困学生职业学历教育补助等扶贫培训项目。三年来,共培训贫困劳动力3276人,贫困学生职业学历教育补助410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90%以上。通过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实施乡镇、村干部的项目管理水平和项目户群众的科学种养水平,使贫困群众掌握了实用技能,进一步夯实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智力和技能基础。

五是推进扶贫信息化建设。坚持把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作为头号工程,制定下发了《共和县农村牧区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与全省同步完成了全县40个贫困村、447114834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建立了与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联通的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电子信息档案。制定下发了《共和县扶贫驻村干部及联户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实现了精准帮扶全覆盖。同时,投资280余万元建成了农村牧区扶贫开发信息平台,实现了扶贫对象电子信息档案集中管理。截止目前,平台共发送各类文件及通知19408条(次),全县4471户贫困户、乡镇扶贫专干及村社干部共计8000余户可接受相关信息,极大地促进了扶贫开发惠民政策宣传,有力推进了扶贫开发电子化、信息化建设进程。

六是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一是严格按照《青海省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规定,认真执行报账、项目招投标、公示、监督、监理、质量安全、项目后续管理等制度。二是加强了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实行专户管理、专户存储、专账核算、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切实做到了项目到户、资金到户。三是对项目资金规模、用途、使用方向等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向项目村群众进行了公示,确保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了项目透明度。四是杜绝拖欠、截留、挪用、挤占等不合理开支,并在完成项目建设后,对项目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保证了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效益发挥。

七是顺利启动“1339”扶贫攻坚工程。为切实发挥扶贫开发政策普惠性,进一步提高扶贫投资的针对性和项目实效性,按照省、州扶贫开发局要求,共和县深入恰卜恰、廿地2个乡镇部分贫困村,悉心倾听乡镇、村社干部和贫困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期望,在全面了解和掌握贫困现状、区位、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和县特殊贫困片区贫困问题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共和县“1339”扶贫攻坚实施方案》。目前,扶贫攻坚已全面启动,计划三年扶贫攻坚期内累计完成投资3098.2万元,在恰卜恰镇东巴片区、廿地乡11个村1671户组织实施易地扶贫项目和产业发展及技能培训项目,使项目区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比全县平均水平提高35个百分点,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实现脱贫目标。

八是全力扶持贫困大学生创业。根据团省委、省扶贫局《关于联合开展贫困地区大学生“青春创业扶贫行动”的实施方案》精神,在了解掌握城乡贫困大学生创办经济实体发展现状和创业发展思路的基础上,结合产业扶贫和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计划扶持海南州阿布鲁孜生态畜牧业有限公司、海南州龙羊湖畔獭兔生态养殖繁育专业合作社等2个农牧区贫困大学生创业项目,2015年计划将80万元贫困大学生创业扶持担保专项扶贫资金注入县级支农信贷担保体系,撬动金融信贷资金400万元,着力扶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