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台共谋共和发展搭桥梁加强对口支援江苏省常州市党政代表团来共和县开展互访交流活动
7月6日,江苏省常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戴源率常州市党政代表团一行17人,来共和县开展对口支援互访交流活动。期间,代表团一行考察了共和县中医院、县幼儿园、恰卜恰河道防洪工程等援建项目,与海南州、共和县有关领导进行了座谈,并向共和县捐赠寺院基础设施建设、养殖产业发展、特困大学生援助、教育培训等援建资金100万元。海南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冷本加,州委常委、共和县委书记陈鸿林,州委常委、副州长杭海以及海南州、共和县相关领导参加了互访交流活动。
座谈会上,王朝晖副县长汇报了近两年江苏省常州市对口支援海南州共和县工作开展情况及“十三五”期间对口支援工作思路,陈鸿林同志、戴源同志、冷本加同志先后做了重要讲话。
陈鸿林同志表示,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常州市认真落实中央要求,逐年加大援助力度,援青干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履职、扎实工作,援建了大量项目,工作富有成效,为共和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希望今后双方从五个方面继续做好援建工作。一是加强项目援建。围绕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扶贫开发、民生工程等领域,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扎实推进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共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二是加强引资推介。依托青海品牌商品南京推介会等平台,积极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江苏知名企业、投资者和有识之士到共和投资兴业,发展纺织加工、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清洁能源、商贸物流等产业,为共和县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三是加强智力援助。充分发挥常州市在教育、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争取实施初中异地办学项目,提升共和县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强化干部挂职锻炼和劳动力就业培训,进一步开阔干部视野,提高农牧民群众就业能力。四是加强互访交流。积极引导双方地区、部门、单位之间结成援建对子,一对一、点对点开展项目、科技、扶贫等援建工作,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横向联系与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五是加强旅游合作。从规划编制、景点打造、项目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传授常州旅游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快共和旅游产业开发进程,实现共和旅游资源向经济效益转化。
戴源同志表示,近年来,共和县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常州市的对口支援和共和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既是共和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也凝聚了援青干部的辛勤汗水和常州市人民对口支援的深情厚意。今后,常州市将继续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助推共和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一是注重民生改善。把保障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将援建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逐步加大对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的援建力度。二是强化产业支撑。结合常州市的产业优势和共和县的资源优势,在注重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掘共和县在旅游、风电、光伏、水电、矿产等方面的产业潜力,进一步加大交流合作,推动共和县优势产业发展。三是狠抓项目建设。在认真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超前谋划好“十三五”期间援建项目,争取把每一个项目做成精品工程,做到效益最大化。四是加强人才培训。充分利用常州市在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优势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从干部交流、技能培训、职业培训等多方面、深层次加大人才、智力支持力度,帮助共和县培养教育、卫生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五是强化干部管理。通过加强援、受双方协调沟通,共同抓好援青干部管理,引导援青干部不断强化自身作风建设,充分发扬务实、创新、耐苦、奉献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为共和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冷本加同志表示,5年来,江苏省常州市坚持从国家战略大局出发,着眼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把对口支援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通过“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先后向我州提供了大量的资金、项目、物资援助,实施了一大批互惠合作项目,在增进两地友谊、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我们将倍加珍惜对口支援工作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利用多种途径,把江苏省常州市的人才、经济、技术、资金优势与共和县丰富的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深度合作交流,努力推动对口援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共同促进两地的发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