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狠抓三项措施推动林业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共和县以森林资源安全为目标、以苗木供需科学合理为原则,以生态建设产业化发展为方向,狠抓植物检疫、苗圃建设和经济林发展三项措施,推动了全县林业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一是抓森林植物检疫,落实造林苗木“两证一签”制度。在今年造林期间,深入各乡镇苗圃和造林现场,认真开展林木种苗有害生物防控检疫工作,加强工程项目种苗的调运监管,凡是用于重点工程项目造林的种苗,必须具备“两证一签”,同时对调运种苗的品种、种源、产地、数量合格率、责任人、经办人等情况记录建档,对购买、使用不合格和不具备“两证一签”种苗造林的,不予验收。截至目前实产地检疫出圃苗木109.81万株,调运检疫76.22万株;春季以来对政府采购方式调入各类造林、绿化种树等进行严格的复检,共复检林木种苗193.06万株,通过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及复检工作,有效杜绝了林木病害的传播与蔓延,从源头上保证了用苗安全。
二是抓绿化种苗基地,培育建立苗木生产供应体系。为切实解决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中种苗供应难的问题,破解供需矛盾,今年共投资230万元,在恰卜恰镇新建青海云杉良种繁育基地97.95亩,其中繁殖圃90亩,生产技术用房100平方米,U型灌溉渠道1750米,干道及周边绿化1.2公里配套工程,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供青海云杉优质苗木30万株。截止目前,全县建设苗圃总面积达900余亩,主要以培育青杨和乌柳等阔叶乡土树种为主,年均供应各类苗木200万株左右,有效缓解了供苗压力,初步培育构建了布局合理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实现了林木良种培育的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
三是抓经济林业建设,加快农牧区生态林产业化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科技服务、整合资源等方式,加快枸杞、核桃等经济林产业发展,为林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经济林经营实现了从分散向集中连片发展,从乡土品种向优良品种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县已在恰卜恰、切吉、龙羊峡等适宜地区种植枸杞特色经济林4.53万亩,年产果34012.5吨。2016年争取省财政支农资金271.9万元,实施枸杞提质增效标准化项目5000亩,完成补植补栽、更换老化树木44万株,开展修剪整形、灌溉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护措施,每亩鲜果产量从原先200公斤增加到400公斤以上,5000亩枸杞年产干果40万公斤,年产值较项目实施前增加1000万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对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有很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