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的大规划——走进拉乙亥麻村(一)
青海湖东岸,有一片生机盎然的草原——尕海滩草原,拉乙亥麻村就坐落在这里。
“先进村”“富裕村”“能人村”……这是今天的拉乙亥麻村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谁能想到,六年前的拉乙亥麻村还是一个让干部提起来头疼,叫群众想起来发愁的“后进村”。贫困、赌博、坑蒙拐骗、不思进取……用党支部书记华格加的话来说:“大家都想着‘走捷径’,没有原则,只追求眼前的薄利。”
六年巨变,难以想象,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六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有人说,一个人成不成功就要看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对人如此,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地区也是如此。
在拉乙亥麻村采访期间,一个细节引起记者关注,拉乙亥麻村委会办公室里,摆放着一本本发展规划,有现在的,有三年前的,也有五年前的,里面较详细的规划着村子发展什么、怎么发展、预期收益怎么样……
六年前,村里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要想改变当时的顽疾,就要从思想上进行根治。
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伊始,华格加带领班子成员,走村入户,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期后,将问题归纳成册,召开大大小小几十场的村民会议,讲政策,讲法律法规;华格加自费分批带领村民“走出去”,到大城市见世面,观摩先进村社,借鉴典型经验……这一剂剂“治病良药”,让村民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认识到了自己的狭隘,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村民偏离的思想渐渐回归正道。
“以前是推着群众屁股往外走,现在老百姓跑的比谁都快!”华格加深有感触地说。
村民的思想变了,开展其他工作就水到渠成了,村两委班子在华格加的带领下,开始为村里制定起了长远规划。
牧民以放牧为生,草场是牧民最好的资源,发展离不开草原。
可问题又来了,拉乙亥麻村全村1692人却只有1.3万公顷的草场,草场面积不及其他村的一半,草畜矛盾突出,成为发展的一大“瓶颈”。
面对此情此景,华格加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发展生态畜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
有了既定目标,华格加领着村里的养殖能手到全省各地观摩学习,依据本村实际,向生态畜牧业进发。
从满腹疑虑到齐心协力,短短一年时间,拉乙亥麻村成了全省生态畜牧业示范村。
倡导集约化经营的甜头后,面对数百公顷耕地,以及逐渐多出的剩余劳动力,畜牧业、种植业、牛羊育肥、劳务输出、二三产业等五个生产经营组应用而生。
此后几年来,拉乙亥麻村异军突起,摘掉贫困“帽子”,实现了华丽的逆转。人们总结,成功的主要因素便是思想上的“谋变”,引领了发展格局与自身的“蝶变”。
如今的拉乙亥麻村,草丰牛羊肥,阔步百业兴,在他们心里,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给将来填充了幸福的色彩。“借着旅游热的东风,我们村将结合脱贫攻坚的目标,建一个集餐饮、住宿、景观、牧家体验为一体的藏城旅游景区,建成后将会是环湖周边又一大特色景区,届时,不光是我们村的老百姓,周边各村的老百姓都将以此来发家致富。”在倒淌河镇,华格加指着旁边的空地说,相信藏城的打造,将会辐射带动全州范围。
看着大家信心满满的样子,我们不禁赞叹,这就是一个小村庄的大规划。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