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坚守了26年的承诺
1月6日上午,记者随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城西社区工作人员来到丁连才老人的家中。简陋的院落中一个男孩歪着头坐在轮椅上晒太阳,看见来了这么多人,他一边咿咿呀呀地叫嚷着,一边高兴地鼓掌……
“快进屋!”丁连才一边推着轮椅,一边招呼大家进去。不大的“客厅”里,一个土炕,一组有些年头的沙发,一张破旧的茶几和柜子,几乎是这个老人家里所有的家当了。
“这就是老人收养那个孩子。”恰卜恰镇党委的华敏告诉记者。
26年前,尕平的父母抱着不满两岁的尕平来到丁连才家中,让丁连才两口帮忙照看几天,他们有事要出趟远门。因为平日里两家人也还算熟悉,丁连才两口也就一口应了下来。可是谁曾想,尕平的父母这一走,从此杳无音信了。
在尕平三四岁的时候,丁连才两口发现尕平和其他孩子不一样。“这个孩子到三四岁的时候都不能走路、说话,我们就觉得这孩子肯定是有问题了。后来去检查才确定尕平原来是一个脑瘫患儿。随后的几年里,我们就一直隔三差五地带尕平出去寻医问药,可是走到哪里医生都对我们摇头。虽然他的父母不负责任,可毕竟是我们答应了的事。我只是觉得承诺了的事,就要做到有始有终。”丁连才老人说道。
今年69岁的丁连才和老伴儿养育了两儿一女,家里现在有3公顷土地前些年流转给了农村合作社,每年有七八千元收入。就在尕平刚来家里的那一年,大儿子因先天性心脏病做了手术,家里生活一下子拮据了起来。祸不单行,几年前,二儿子又在干活时摔断了双腿,在家休养了很久,才勉强可以走路。后来因为生计,两个儿子又都外出务工。现在尕平已经28岁,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吃喝拉撒还得靠丁老汉两口像婴儿一样照顾着。
“想想那两年,日子过得真是苦,要不是政府的帮助,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丁老汉说着眼眶有些湿润。“现在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每个月政府都能给我们家一些补助,看病住院政府也给我们报销了,社区和恰卜恰镇的领导还经常来家里看望慰问我们,上个星期索南东智州长还带着工作人员到我家里给了我们一万块钱补助。”
说到这些,丁连才老人脸上有了笑容。
回来的路上,华敏对我们说,2016年省残联在共和县投资兴建了“共和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总面积2900平方米,28个标准间,可容纳56人,计划今年投入使用。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项目之一,中心将帮助到不少像尕平一样需要帮助的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