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沟村:脱贫致富劲头足
四月里,阳光明媚,海南各地暖暖春意。
午后,共和县沙珠玉乡曲沟村村民祁海红家的小院热闹极了。
祁海红的两个孙子穿上了新买的衣服,在院子你追我赶,好不热闹。妻子则忙完家务活,换上干净衣裳,从屋内的抽屉里拿出一张银行卡,准备去乡上取钱,顺便给孩子买点好吃的。
看着这一切,在一旁抽着烟的祁海红发出咯咯笑声。
这个场景,让在场的村支部书记龙本加和记者也觉得暖心极了。
站在院子里,记者和曲沟村党支部书记龙本加,与祁海红聊起了天。“89年从龙羊峡搬迁至此,到今年,曲沟村到这已整整28年了,从吃不饱饭到解决温饱,再到脱贫致富,村民们都有讲不完的故事。”龙本加打开话匣子,心情有些激动。“仅2016年,曲沟村就脱贫了21户,62人。”龙本加瞪大眼睛介绍说,“2016年,曲沟村人均收入5177元。”
贫困户26户,还剩5户,今年能脱贫吗?记者反问。“去年都‘脱’了21户,这5户还能难倒咱吗?”说罢,龙本加笑出了声。
究竟有何法宝,使曲沟村在脱贫的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顺呢?龙书记用22个字进行了概括:发展特色种植业、培育特色养殖业、提升村民增收技能。
种植业:蚕豆
曲沟村耕地少,自然环境较差,按照传统种植小麦等农作物,其效益几乎为零。
针对此景,村两委经过走访、调查,决定整合土地种植高产特色农作物——蚕豆。其耐寒、高产、茎杆翻压可作绿肥也可作牲畜饲料、蚕豆含钙丰富……
2016年,曲沟村种植蚕豆70亩,净利润每亩可达750元。
养殖业:生猪
2016年,曲沟村养殖生猪400多头,每斤生猪肉比市场价高出3至4元,且供不应求。“为什么比市场价高,而且还供不应求呢?原因很简单,曲沟村的生猪喂的是蚕豆根茎,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原生态’”龙本加解释道。
曲沟村生猪养殖按照集体管理、分户养殖、统一管理,销售渠道使用互联网销售。“去年养了40多头生猪,利润25600元,今年争取养100头。”祁海红不紧不慢,道出了今天妻子去银行取钱的缘由,原来是为了准备从四川购置猪仔。
致富的条件:技能
鼓励农民学习专业技能,促进增收,从而达到致富目标。曲沟村村两委班子每年会积极联系县就业局,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驾驶员、厨师等热门行业。
何金龙今年39岁,通过培训掌握了烹饪技术。如今,他在果洛州玛沁县开了一家餐饮城,在共和买了房子,也买了小汽车。
吉何毛通过培训拿到了驾驶证,如今,在恰卜恰镇驾驶公交车,每月工资能拿到2300元。
而曲沟村最具代表性,也是村民心中为榜样的华措不仅在浙江开饭店每年能挣到20多万,而且还在西宁买了房、民和买了门面,日子过得无比滋润。
采访结束,记者与龙本加、祁海红一起来到田间地头,与乡亲们唠起了家常。
正值春播,乡亲们忙里忙外,整个村子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村民们都喜滋滋地说,是党和政府的扶贫帮助,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过越好……
如今,一轮又一轮的扶贫帮扶、扶贫攻坚摆上了我州各地区各部门的议事日程,许多地方的老百姓在真帮实扶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奔向小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