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以点带面深入开展城乡绿化美化工作
近年来,共和县始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不断加快城乡绿化步伐,形成了以大绿化为基础、以公共绿地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街头绿地为点缀,具有高原特色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
一是突出“点”的开放,加快建设城镇公共绿地。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公园和街头游园,努力做到“绿地增加,居民的休闲空间不能少;环境提升,群众的休闲质量不能低”。近年来,投资218万元,在城北新区营造成片林300亩, 共栽植河北杨、青海云杉、紫叶小檗、剪型榆树、剪型丁香、金叶莸、八宝景天等苗木30万株;由州县政府财政配套资金411.17万元,对恰卜恰儿童公园进行恢复重建工作,共栽植油松、青海云杉、馒头榆及花灌木7.4万株,恢复植被2423平方米,并在公园又新增了一部分体育健身娱乐设备,为居民提供了广阔、便捷的休闲空间。
二是注重“线”的流畅,编织道路绿化网络。按照构筑贯通城乡、覆盖全县的生态廊道的要求,坚持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注重植物品种造型、色彩搭配,力求一街一景致、一路一特色。累计投资595.24万元,对恰卜恰老城区滨河路、切吉西路、都塘巷、环城东路、同德路行道树,幸福滩、城北新区东山坡和共茶高速公路两旁和西出口绿化工程,栽植各类苗木23.47万株,形成了以青海湖南北大街、共茶高速公路等绿化样板为代表,以榆树、旱柳、青海云杉为骨干树种,以丁香、榆叶梅等花灌木为点缀,以生物量丰富为特色的城镇道路绿化系统。
三是力求“面”的完整,营造绿色宜居家园。按照“巩固提高,打造精品,全面绿化”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春季造林绿化的有利时机,突出重点抓落实,达到树有人栽,林有人管,栽一棵成一棵,栽一片成一景的目标。县绿化委员会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居民社区、单位庭院、中小学校园、机关企事业单位环境明显改善,在全社会弘扬了植绿、护绿、爱绿的文明新风。在城北新区东山坡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累计新造林70亩、补植补栽2180亩,栽植各类树木42.8万株。同时,驻军部队、州委老干局和共青团等单位发挥优势作用,由县环林局提供各类苗木6万余株,营造 “八一林”300亩、“青年林”100亩,并每年进行补植补栽。三年来,全县累计完成义务植树225万株。共补植补栽林地800亩栽植各类树木15.2万株。
四是体现“量”的丰富,建造多样化植物景观。在实施城北新区东山坡绿化、幸福滩林区祥和塔、体育场周边、东出口匝道两边、恰卜恰河道治理、原水泥厂用地绿化等重点工程中坚持乔木、灌木、花草合理搭配,根据植物群落的生态习性,着眼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单位面积的生态效益;在树种选择上广泛栽植等高大乔木,林下植丁香、大叶黄杨等小乔木和灌木,形成梯次分布、错落有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整个县城四季花繁叶茂、绿草如荫,常年生机盎然。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景观目标。
五是构建“绿”的框架,营造城乡一体绿化大格局。我县始终坚持因村制宜,走先绿化后美化的路子,兼顾“生态、景观、人本、经济”的原则,结合国家重点公益林、村庄绿化项目建设,在全县开展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把农村道路两侧、河道两旁、房前屋后、庭院内外等能绿化的都绿起来,投资175.31万元,对恰卜恰镇次汉素,塘格木镇治海,龙羊峡镇龙羊新村、阿乙亥,铁盖乡拖勒台、七台、上合乐寺,沙珠玉乡扎布达等村实施新农村村庄绿化项目,完成成片造林390亩,道路绿化6000米、庭院和村庄绿地内栽植青海云杉、旱柳、河北杨及丁香、榆叶梅等苗木9.48万株。同时鼓励和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林、生态林,目前全县枸杞生态经济林达到4.3万亩,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共和农村牧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农牧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塑造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