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十三五”中期三次产业发展情况良好
共和县“十三五”规划实施两年半以来,规划纲要确定的一、二、三产业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农牧生产稳中有进。全县新增耕地2079.6亩,2017年播种农作物达到44.3万亩,粮油总产量5.49万吨,冷水鱼产量达6200吨,出栏牲畜58.2万头只,商品畜48万头只,肉类产量达1.956万吨,农畜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高。全县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71处,累计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58家、家庭农牧场98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种养殖大户185户。挂牌成立青海省农牧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共和分公司,择优为25家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放“授信池”及农牧业信用担保贷款5720万元,解决了农牧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以哇玉草产业示范园区为核心的饲草料基地规模逐步扩大,种植饲草料7万亩。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成功申报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17年农牧业增加值8.57亿元、同比增长5.09%。
二是工业经济稳中向好。重点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雪峰乳业年产3.8万吨牦牛乳制品加工、青海湖药业年产1500吨中药精制饮片加工、共和县高原枸杞精深加工等项目全面完成。加快推进“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国家首个100兆瓦光伏实证实验基地建成投产,全省首个100兆瓦光伏扶贫和20兆瓦储能示范项目落地光伏园区。光伏、风能总装机容量累计达6692.5兆瓦,其中光伏装机容量达4495兆瓦,已发电装机容量达4445兆瓦。切吉、沙珠玉风场风电装机容量2197.5兆瓦,已发电装机容量达463兆瓦,新能源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大力推进重点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青海民泽冷水鱼产品加工研发、共和玉苗有机枸杞深加工等项目进展有序。实施“扶大育小”、企业升规等计划,解决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1420万元;不断加大金河水泥、柴达木新能源等29家科技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实施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督促企业安装使用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促进工业经济绿色健康发展。201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65.1亿元、增长10.99%,销售产值达64.5亿元、增长12.53%,工业增加值增长13.7%。
三是三产发展稳中趋活。积极争取各类投资5.8亿元,建设龙羊峡生态旅游、黄河大峡谷、东大山黄河天险栈道等景区景点以及高原温泉养老示范基地,龙羊峡镇区观光自行车道项目全面完成。龙羊峡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和首批全国运动休闲小镇。环湖乡村旅游业稳步发展,黑马河镇文巴村旅游富民工程、倒淌河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启动实施“厕所革命”,扎实推进环湖旅游环境综合整治,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旅游经营行为,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全县旅游发展基础不断夯实。2016、2017年共接待游客502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1.72亿元。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城北新区农贸市场、百佳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等项目投入运行,城北新区青年创业精品服务一条街、民族商贸中心、团结家园市场改造等项目有序实施。全面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成县级电子商务中心1处,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1处,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80处,培育电商企业15家,平台入驻企业41家,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体系日臻完善,2017年实现线上交易额1068.4万元。
根据两年多来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综合分析“十三五”后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计到“十三五”末全县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10:50:40,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后劲得到增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