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开创和谐宜居共和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五年,共和县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树牢生态报国意识,时刻铭记总书记“两山”理念和对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要求,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乘势而上,坚持把生态保护优先理念贯穿工作始终,坚决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国之大者”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为生态宜居现代化共和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继续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深入开展国土绿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实施东山、西沟台绿地公园和次汗素湿地公园项目。积极推进光伏治沙工程,努力打造全省光伏治沙生态绿洲样板。协同做好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大力推进三江源区、环青海湖区、共和盆地、龙羊库区及城镇周边五大生态屏障建设,形成全民绿化大格局。“十四五”期间,实施荒漠化土地治理10万亩,湿地保护427.76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人工造林20万亩,改良退化草原5万亩,人工固沙1万亩;到2025年,全县禁牧草原面积稳定在995万亩以内,重点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不超过10%,草畜平衡面积达到833万亩,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到10万亩。
二是继续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巩固好两轮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和监控预警体系,持续开展全域无垃圾县创建试点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逐步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设施全面覆盖。到2025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及氨氮排放总量静态指标在2020年的基础上均消减5%。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和水生态保护,集中连片实施恰卜恰河、沙珠玉河、布哈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强全县矿场矿山生态环境领域排查,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全面推动生态修复。
三是继续大力发展零碳产业。依托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积极发展碳中和衍生产业链,开展“零碳”产业形态研究,谋划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探索基于碳汇交易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瓶颈。开展全省首个零排放供暖示范城市试点,建设“零碳共和”“无废共和”,打造城镇绿色生活样板,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为青海实现碳中和贡献共和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