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深入村社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调研督导当前农村牧区重点工作
3月21日至29日,县委书记张峰在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县农牧、乡村振兴局负责人的陪同下,赴恰卜恰镇、沙珠玉乡16村逐村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地调研春播备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党组织建设、疫情防控和生态环保等工作,与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面对面交流,询问群众需求,探讨持续增收,共谋发展大计。
张峰指出,当前,全县个别村生态草原禁牧制度落实不够有力;村集体经济经营不善,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较低;村规民约实用性、操作性不强,执行力度不够,有规不遵、有约不守;部分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履职担当不足,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制约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农牧民群众的增收致富,要必须找准问题根源,下大气力解决,全面打通基层“最后一公里”问题。
张峰强调,一要持之以恒守护草原生态。要进一步完善草原禁牧监管办法和奖惩措施,把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宣传教育、日常监管、行政手段、法律法规以及奖惩并举等措施从严落实禁牧政策,推动群众从“要我保护”向“我要保护”转变。教育引导群众转观念、变思想,算好生态账、经济账,坚持因地制宜,推行以草定畜、休牧养草,走种养结合、农牧互补的循环发展路子,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养殖模式,推动草地畜牧业向设施畜牧业转变,粗放式放牧向精准化补饲转变。层层压紧压实“河湖长制、林草长制、路长制”工作责任,加强生态管护员队伍管理,实行绩效管理,确保履职尽责。二要坚定不移发展合作经济。发展合作经济,走规模化、组织化路子是农牧区经济发展的硬道理,大力发展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大田托管”、草场流转等形式,联户经营、抱团取暖,推进规模化生产。规范新型经营主体标准,对管理经营不善的合作社予以收回、调整和重组,对发展好、带动能力强的大力扶持,鼓励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领办新型经营主体,实行有偿服务,予以奖补。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牧则牧,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发展特色产业。三要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增收。要整合劳力资源,成立劳务合作社,相关部门要为劳务组织和市场牵线搭桥,切实提高群众收入。用活“以工代赈”政策,用好各类公益性岗位,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加强劳务技能培训的针对性,为农牧民群众提供“菜单式”精准培训,使农牧民技能与市场岗位需求相吻合。建设县活畜交易市场,打通销售链条环节,加大消费帮扶力度,打通县域消费渠道,促进本地农副产品就地消纳。四要坚持不懈加强基层治理。要围绕禁牧休牧、环境卫生整治、义务教育、集体经济、组团务工、诚信建设、移风易俗、维护国家利益以及个人言行举止等实际问题,充实完善村规民约、寺规僧约和居民公约,培育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促进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让村规民约成为最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为自觉。打造村级“党建服务+文明实践+群团服务+基层治理”综合体,实现基层资源共享、平台共用,推进农村牧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打造“诚信村”,涵养乡风文明。
通过这次调研,实现了县委书记遍访全县99个行政村的目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