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吉乡遵循“四个落实、四个转变”全面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切吉乡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结合“作风建设年”,着力在生态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民族团结创建、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用实功、实用功,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统领和推动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落实总书记“国之大者”的殷切期盼,思想上有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近年来,切吉乡结合全域无垃圾试点县创建、“清洁海南”等工作,及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党员、生态管护员以点带面带头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2021年以来,共整治残垣断壁2万余米,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500余场次,清理垃圾800余吨,绿化造林1600余亩,全乡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其次,全乡干部群众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保护生态的思想认识得到很大改观。特别是加什科村党员南新友,20年来,把守护普氏原羚的重担扛在肩上,积极调解群众放牧与保护普氏原羚之间矛盾,组织村民自发成立普氏原羚保护队,10年间使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的普氏原羚在境内的数量增长了4倍多,达到目前的近3000余只,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举措,进一步筑牢了全乡生态底色。
落实总书记特色产业大有可为的使命要求,行动上有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时强调,要立足高原特色资源禀赋,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切吉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全乡农牧民群众从传统的农牧业生产向现代循环生态农牧业有序转变,全乡家庭农牧场从以前的10余家增加到现在的72家,形成一定规模的合作社也从以前的2家增加到现在的13家。塔秀央酥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引进高原型能繁母牦牛1000余头,流转草地2万亩,被列入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试点社,2020年成功申报共和县高原型牦牛种畜繁育场。哇玉香卡美朵胡羊养殖与青海大学合作成立技术研发基地,大力推广胡羊高效养殖和精饲料加工技术,有效推动了畜牧业高效养殖。莫合村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引进西门塔尔良种牛130头,已繁育牛犊30余头。共和泽众青稞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哇玉地区实施生态循环农业,打造万亩草产业基地,努力扩大农业机械化种植程度,推行大田托管等惠民措施,全乡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进一步增添了全乡发展亮色。
落实总书记民族团结工作的科学论断,态度上有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全乡上下始终践行总书记嘱托,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年来,全乡排查各类风险隐患16处,化解矛盾纠纷23起,化解率为99%,有效维护了全乡社会稳定。同时,积极创建典型示范民族团结品牌,建立与毗邻乡镇草山放牧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与处置工作机制,与兴海县子科滩镇签订了友好放牧协议,与乌兰县茶卡镇举办了第十七届“藏蒙联谊会”,得到了共和、乌兰两县的高度重视,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团结品牌。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要求,乡党委、政府始终关注寺院及广大僧侣存在的实际困难,积极协调各方争取资金解决塔秀寺供水问题,动员僧侣义务植树3000余棵。对1名境外回流僧人和3名生活困难僧人申报临时救助,慰问老僧人、困难僧人13名,组织僧侣接种疫苗225人次,进一步彰显了全乡民族团结特色。
落实总书记为民情怀的工作要求,作风上有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强调,要坚守人民情怀,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强化干部走村入户、宣讲政策、检查督导等工作力度,做到了从以前坐办公室等事情上门到现在的主动深入群众为民服务的转变,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期盼的问题,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抓民生摆在首位,2021年,全乡基础设施投资9520.85万元,为历年之最,农牧民群众水电路及饮水安全得到了全面的保障。去年以来,为170户453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42.46万元;评定低保146户308人;评定特困供养34户35人。在强化为民服务的同时,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相关要求,深入推进“新四风”问题整治,切实做到了把党员干部的主要心思精力聚焦到干事创业上来,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进一步提纯了全乡民生成色。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