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青海省人民政府 海南州人民政府
智能机器人
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共和快报>详细内容

共和县“四个立足”助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来源:0 发布时间:2023-03-11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共和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主动融入“四地”建设,理清发展思路,把握产业优势,以省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示范县建设为契机,不断做优做精共和绿色有机农牧产业,奋力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牧业农牧区现代化的共和篇章。

图片

立足格局谋布局,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根据共和自然气候特征和产业发展优势,强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牧业产业布局,加大农牧业良种化培育力度,围绕“牦牛、藏羊、青稞、油菜”四大产业联盟建设,打造青稞、油菜、马铃薯、肉牛、肉羊、冷水鱼、饲草等十二大种养殖优势产业,形成了粮油种植、畜牧养殖、冷水鱼、有机枸杞、饲草料等重点民族特色产业,提升了农牧业结构调整水平和全县有机农畜产品供应能力。现建成农作物原良种繁育、示范、实验基地2.6万亩;万亩青稞、油菜、饲草标准化生产基地6处;良种藏羊、牦牛繁育基地6处,引进串换藏羊、牦牛种畜2万头(只),建成千只(头)藏羊、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28处,全县绿色有机牛羊养殖比例达饲养总量的55%。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达4.4%,农作物总播面积达44.46万亩,粮油作物产量7.56万吨,蔬菜产量达0.89万吨;出栏各类牲畜91.2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1.92万吨,全县农牧业产业经济实现稳步提升。

图片

立足品牌促推广,营造产品发展浓厚氛围。始终坚持“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的理念,在“品牌强农”政策支持下,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抓手,以“天路飘香”等特色区域农畜产品品牌为引领,积极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不断增强农牧产品竞争力,注册农畜产品商标32个,认证牦牛、藏羊、青稞等特色产品14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积极开展农畜产品品牌推介,建立了农畜特色产品展销馆5家。依托“青海品牌商品省外推介会”平台,积极参与“大美青海·绿色品牌”推介会活动,累计参展牦牛肉干、三文鱼等15个大类26个品种,不断提高了共和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名优特产品“走出去”落地生根。 

图片

立足科技增质量,提升农牧业发展水平。大力推行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着重开展牦牛、藏羊电子耳标佩戴原产地可追溯平台建设,全面确保我县牲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对接,引入科技专家人才65人,组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6处,加速关键技术集成创新步伐,加大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累计培育龙头企业15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76家、家庭农牧场54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建成加工示范园2处;农牧业组织化程度达57%,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牧户比重达到20%;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推广引进良种果蔬30余种,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项,集成熟化先进适用技术3项,应用推广3项,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

图片

立足繁育促生产,改善良种繁育结构体系。坚持以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为原则,加强良种繁育、提升农畜产品品质,先后建成油菜新品种“青杂4号”示范推广基地6000余亩,“青油21号”油菜示范推广基地2000余亩,“青蚕25号”蚕豆良种繁殖基地4000亩,“青春38、高原437、青麦1号、高原448”小麦良种繁殖基地3000亩,“柴青1号、昆仑16号”青稞良种繁殖基地1.1万亩,推广引进良种果蔬30余种。以区域特优产业为核心,扎实开展塘格木地区青稞、蚕豆绿色产品有机认证提档升级工作。持续推进千头藏羊、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和提升改造工作及草畜配套生态牧场建设。高标准实施农田建设1.5万亩,及时修缮渠道,切实疏通田间地头“毛细血管”,解决了农田灌溉最后一米的问题。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