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用好“引育留”三要素,激发人才新活力
来源:0 发布时间:2023-03-14 00:00:00 浏览次数: 次 【字体:小 大】
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共和县紧扣人才层次和产业发展的全面提升,扎实推动人才强县战略,构筑引才育才留才一体化机制,为建设“泛共和盆地”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引”上下功夫,打造聚才“新高地”。我们围绕人才强县战略目标,用心抓好“组团式”引才工作,开通多元化引才渠道,人才引进更趋精准。凝聚工作合力。牢牢把握总书记提出的“四地”建设和省委全会提出的打造“八个新高地”要求,锚定“12345”奋斗目标,立足引才之需,打造平台吸附育才,用好“昆仑英才” “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 “校园引才”等项目和载体,拓宽以才促产、以产兴才的发展路径,实现人才链的“强”产业链的“优”协同并进。建强平台载体。紧扣“三大经济带” “四大”产业联盟建设、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商旅产业等发展要务,推动有机枸杞、冷水鱼等特色产业,建设全省青稞、油菜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支柱产业,积极开展春风暖企帮扶活动,引导德祥秋诺环保科级公司、雪峰牦牛乳业等企业申报省州工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节能等专项资金项目,稳步实现以产业集群带动人才集聚的新发展格局。创设“人才飞地”。紧盯“一带一路”等政策红利,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集聚,依托“青洽会”重大平台,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轮驱动,做好商务部、江苏省常州市的互访交流,探索建设“飞地经济”园区,努力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人文交流、商贸流通上取得新突破。
在“育”上求突破,打造施才“新阶梯”。我们着眼于笃学深悟领袖思想,注重人才政治素质提升,坚持集中培训、专题辅导、实地观摩一体推进,筑牢人才理想信念,分类分批次安排人才跟岗锻炼、学习交流,实现人才综合素质稳步提升。注重挖掘乡土人才。准确把握农牧工作“三对关系”,统筹建设人才队伍,组建乡土人才“讲师团”,实施“人才授课+课堂培训+现场实训”,走进企业、农牧区、机关单位讲授经验,着力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田秀才”“土专家”。打造聚才重地。建好建强“名医名师名匠”工作室,打造县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和教研名师工作室、历史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基地,以名人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培育教育、医疗、现代农牧业等领域的专家人才,聚力打造区域本土人才队伍培养“小高地”。加大培育高技能人才。瞄准共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充分发挥省内外高校、职业技术学校,采用联合办学、工学交替、专业共建、委托培养以及订单培养等合作方式,与援青组团式支教团队签订战略合作,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促进区域利益共振。
在“留”上见实效,打造兴才“新标杆”。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工作理念,努力打造尊贤重才、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环境。最大程度关心人才。建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全县413名专家学者与318领导干部建立结对关系,开展“定期征求一次意见建议、进行一次面谈交流、帮助解决一次问题、开展一次走访慰问”的“四个一”活动,全面了解掌握各类人才思想生活状况。最大限度关爱人才。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生态环境,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制度,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职称评审、创新创业资助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发放引进人才支持资金,建立关心关爱干部专项基金,开展“四必访”走访慰问活动。最大力度扶持人才。在项目申报、资金安排、专业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和引导人尽其才,学有所用,创新合理的评价机制,营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树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导向,用事业吸引人才,让他们触摸到人生出彩的机会,从而真正扎根乡间沃野,挥洒智慧和汗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