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织就人居“美丽景”绘就乡村“新画卷”
来源:0 发布时间:2023-03-24 00:00:00 浏览次数: 次 【字体:小 大】
近年来,共和县始终将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紧密结合农牧区发展实际,大力实施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清洁海南等系列行动,推动农牧区人居环境从基本达标迈向提质升级。

党干群合力共建,实现“要我美”到“我要美”。按照以块为主、属地管理、整体联动的要求,形成县委、县政府为“一线指挥部”、乡镇党委政府为“一线总指挥”、村党支部为“排头兵”,“三级书记”齐抓共管的三级联动工作格局,实现“党建红”与“环境美”的有机融合。着力突出群众内驱力,将垃圾清理、环卫保洁等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农牧民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大喇叭,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环境保护、文明如厕等内容,弘扬文明正气,曝光反面典型,营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筹措216万元资金,落实100名村级保洁员薪酬1800元/月,发动乡镇生态管护员、村社网格员、光伏受益户、志愿者等人员,以定岗、定员、定责、定区“四定”模式推动人居环境精细化治理,充分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人人参与、户户受益的良好氛围。

点线面系统施治,实现“颜值美”到“内在美”。坚持“以点带面、辐射全域”的原则,在全县11个乡镇99村大力开展农牧区村容村貌整治、生活垃圾整治、“被动清脏”向“主动治乱”、厕所粪污整治、污塘污水整治、宣传教育等六大行动,集中攻坚,全面清理卫生死角、生活垃圾。整合资金807.82万元实施全域无垃圾县创建示范乡镇、村(寺院)项目,深入开展新一轮厕所革命,新建村级卫生厕所12座,改造户厕123座,实施恰卜恰污水处理厂三期项目,有序做好恰卜恰垃圾填埋场封场,不断完善农牧区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置体系。突出乡土特色,遵循发展规律,抓好龙羊峡乡村振兴示范镇和黄河、莫合等12个示范村建设和87个一般村规划编制,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供坚强保障。深入实施“三治四化双提升”工作基层治理模式,修订完善“三约”制度,实施农牧民进党校、“村两委”学历提升工程,开展“寻找身边的榜样”“金点子”评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基层治理中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常细实全面兼顾,实现“一时美”到“长久美”。建立健全推动环境整治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制定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共和县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青海湖南岸及黄河流域共和区域垃圾清理百日行动方案》等一系列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具体内容、任务分工和实施步骤,确保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档、不掉链。建立督查暗访机制,组织县爱卫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交通局、县生态环境局等单位开展联合督查,不定期对各乡镇进行暗访巡查,统筹协调解决城乡突出的环境卫生问题。截至目前,共开展联合督查12次,暗访巡查56次,发现并要求整改脏乱差问题240处,共和新闻曝光问题16处。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十户联治”“红黑榜”奖惩机制等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创新机制,推行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常态化。积极探索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组建成立共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助力人居环境美化,全面融入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