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实施“四项工程”为年轻干部打造成长矩阵
共和县委组织部实施“四项工程”助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为年轻干部成长打造量身成长矩阵,提升年轻干部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有责能担的能力,实现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闭环,推动年轻干部在不断克服困难中积累经验,在干事创业中实现成长。
实施“健康普查”工程,精准识别。“望”形象。紧抓年轻干部入职、半年和实习期满等时间节点,采取调研、走访、谈心等途径,把普查范围向“生活圈”“八小时外”延伸,察其言观其行,把握其思想动态、主要成绩。“闻”声息。通过问卷征集、摸底调查、满意度测评等途径,多角度观察了解年轻干部,全面了解工作情况、思想状况,让想干事、能干事、肯干事的“后备力量”脱颖而出,进入组织视野。“问”表现。通过普遍筛一遍、逐个谈一遍、重点问一遍,直观了解年轻干部日常表现,综合分析研判其全面情况,最终形成“健康体检”综合报告,做到对每一名干部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切”实绩。根据所在单位党委(组)评价内容,挑选出政治素养高、实绩突出、干群评价好、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员工,结合个人专业方向、成长经历、职业规划和性格特点,分类纳入后备干部储备库。
实施“均衡营养”工程,全面培育。政治训练铸魂补钙。突出理论武装,督促年轻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采用理论授课、实践解读、案例教学等方式,用好红色资源,引导其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实践锻炼强身健体。坚持面向一线、面向基层、面向未来的原则培养年轻干部,坚持把“雏雁”放到基层一线、艰苦环境中,到问题集中、环境复杂的单位“吃苦健身”,注重在生产实践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和发现年轻干部。全面提升增长才干。坚持基层和职能部门工作历练相结合、行政和党务工作历练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对于履历比较单一的优秀年轻干部,有针对性地安排岗位轮换或兼职,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其综合素质。
实施“纵横畅通”工程,敢试敢用。打破“横向”壁垒。对于年龄偏大或因身体原因不再适合岗位的领导干部统一调配,为一线年轻干部成长提供空间。对于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明显不合理且本单位无成熟年轻人补充人选的单位,从全县统筹调整。拓宽“纵向”渠道。构建机关与基层之间、基层单位之间、基层内部之间“三位一体”进入机制,不拘一格选拔任用人才。根据年度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对年龄结构不合理、接续矛盾较大的领导班子,优先储备优秀年轻干部。畅通“破格”通道。对于经过实践考验、条件比较成熟的或工作特别需要的优秀青年干部,在从严把关、从严审批的前提下,坚持德才素质标准,适当突破专业、岗位限制,进行破格使用。让能塌下心、肯钻研、专业底子好的青年去行业部门,让工作冷静沉着、思维缜密的青年去党政机关,让善于创新、思维全面的青年去基层单位,真正实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各类型特点年轻干部的积极性,让干部队伍结构合理、充满活力。
实施“日常扫码”工程,严管厚爱。强化日常监督。为年轻干部建立成长档案,作为下一步使用的重要参考,定时验证“健康码”,所在党支部和组织部门两级联审,通过定期交流、阶段汇报、年度考核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年轻干部成长情况,对出现“黄码”“红码”的年轻干部及时进行修剪厘正,始终保持后备干部队伍一池活水。加强关心关爱。健全落实干部“家访”制度,由党组织负责人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分析年轻干部的思想“健康码”,教育引导年轻干部知敬畏、懂规矩、守纪律,在本职岗位上牢记使命、自觉奉献、主动作为。进一步完善干部容错纠错、澄清保护制度,允许年轻干部试错,不求全责备,注重看主流、看大节、看发展,对用心干事却无意犯错的年轻干部,客观甄别、大胆保护,让“健康码”永葆绿色。加强宣传引导。在“两节”“七一”等活动中,宣传优秀年轻干部的事迹,实现用好一个、激励一批、带动一片的连环裂变,取得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葡萄串效应”。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