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青海省人民政府 海南州人民政府
智能机器人
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各县政府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共和快报>详细内容

共和县“四驱发力”建设后菊花村乡村旅游示范点

来源:0 发布时间:2023-07-31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龙羊峡镇后菊花村距共和县城21公里,平均海拔2900米,总面积6.1平方公里,是藏族、土族和汉族等多民族聚居村,“七梁八湾”风景独特,“菊花古城”历史悠远。
近年来,共和县立足后菊花村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和农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打造乡村振兴旅游示范点,推动农业资源、文化优势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后菊花村先后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共和县文明村镇”“共和县优秀村级服务点”。

图片

育产业,旧村焕新颜
共和县积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按照全州“三点一线”和全县“一圈两湖四城”旅游发展总体思路,编制完成《共和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共和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持续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大力培育乡村文旅产业。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引进海南州阿客敦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入驻村产业园,打造“九曲里”露营基地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帐篷营地22处、大型集营基地2处、婚庆基地2处、木屋12处,建筑外部亮化美化绿化15亩地,着力形成湖面观光、露营野餐、徒步休闲、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近年来,“九曲里”接待游客10万人次,收入达50余万元,吸纳周边农牧民就业30余人,带动全村实现收入19余万元。同时,积极打通“优质农产品进景区”渠道,推动农产品就地消纳,村民通过供应农副产品收入达2万元。

图片

促环保,碧水映村居
以建设州级乡村振兴重点村为契机,借势黄河、龙羊湖水文地貌和依山傍水、气候温润的独特优势,坚持生态、生产、生活齐抓共促,深化“党支部+网格员+联户”模式,按照“村里村外不见垃圾,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厕所污水一并治理,美好家园人人出力”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严格执行“135”(每周一、三、五)环境卫生长效整治机制,开展环境卫生整治72场次,清理垃圾200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常态化开展“清洁海南”雷锋志愿活动,举全村之力让山水提“颜值”塑“气质”。村“两委”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督查评比工作机制,定期巡护清洁境内黄河岸边及龙羊湖,实行季度评议、年度评比激励机制,促进村社环境卫生和减污增绿精细化、制度化管理。拾阶穿过“九曲里”观光栈道,湖色湛蓝、微风清冽,一幅远山嶙峋、村居安逸的新农村映画于湖光中。

图片

强农牧,村民喜增收
后菊花村可利用草场面积7.49万亩,耕地面积3567亩,村民养殖经验丰富、辖区牧草肥沃,2021年由县农牧局牵头实施后菊花村农牧产业振兴项目,以“品牌强农”政策引领,大力发展种植和养殖业,2022年出栏各类牲畜170头(只),农作物总产量达58万公斤,实现村民收入1125.37万元。2023年种植小麦1454亩、大豆350亩、油菜310亩、青稞150 亩、土豆78亩,养殖牛15头、羊2050只、生猪 634只。合理利用680亩退耕还林地种植吊干杏、花椒树,林下养殖鸡鸭等家禽,进一步拓宽了群众收入渠道。“九曲里”成功举办共和县第5个“庆丰收、迎盛会”农牧民丰收节,现场展示特色农副产品,设立农牧民丰收成果展、村集体经济成果展、民间手工艺品展等专区,充分展示丰收成果、共享丰收喜悦,推动“土特产”变成“金名片”。

图片

兴文化,文明促幸福
深入挖掘“菊花古城”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发扬太傅掌高灯、五狮闹春、杨林夺牌、打引灯、庄稼人等特色社火表演,获得“共和县2022年春节社火文艺汇演”第一名。以构建和谐文明为主旋律、文化惠民为着力点,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2021年以来评选“五星级文明户”17户、“好媳妇、好婆婆”17名,举办“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主题活动3场次,村民尊老爱幼、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氛围浓厚。提升改造村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篮球场等公共文体设施场所,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惠民成果。深入推行“三治四化双提升”基层治理新模式,以“六提倡六禁止”为核心,修订完善《后菊花村村规民约》,实行积分制,明确惩罚机制,公开上榜表彰先进、大力曝光陋习,乡风文明比学赶超氛围更加浓厚。
如今的后菊花村,产业兴、环境美、乡风净,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沃野,更是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见证。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