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三种路径”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共和县坚持把本土人才培养工作放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谋划部署,分类实施、梯次推进,通过“全领域选才、全链条育才、全方位用才”三种路径,全面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破解人才评价不精准、培养体系不健全、培养措施不精细、育用衔接不紧密等短板问题,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立足本地资源“全领域选才”。加快形成人才培养、评价机制,针对全县现有人才数量、专业等进行全面摸底,研究制定《共和县人才培养办法(试行)》《共和县优化人才评价及使用实施细则》,细化优化人才培养措施模式,健全完善分类人才评价标准,明确5类人才19条评价认定标准。县乡村三级联动,聚焦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中心工作,从数量、专业、结构等方面对人才需求做出科学评估,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本土人才建立共和县“本土人才库”,并择优确定54名优秀人才作为县委培养的“种子人才”,纳入共和县“本土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信息库”,实行动态培养管理。
创新培养方式“全链条育才”。积极搭建本土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组织本土人才赴省外开展集中学习培训,着力提高本土人才思想共识。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分层分类做好全县413名专家学者与318名领导干部的结对联系,全面激发广大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创造性。实行导师培养制,依托江苏常州对口支援平台,对口帮助联系培养导师,并给予每名人才1万元的经费支持,鼓励人才自主赴发达地区访学研修、进修深造。充分发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和医疗人才“组团式”援青团队两支队伍作用,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带方式,多措并举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本土人才队伍。
营造良好环境“全方位用才”。探索实施传帮带“133”工作模式,建立完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体系,1名领军人才帮带3名业务骨干、3名致富带头人,形成以才带才、以才育才、以才聚才的良性循环。每名人才至少在各自领域通过领办合作社、参与重大项目攻坚、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式认领1项研究课题,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秉承“学中干、干中学、事上磨”的理念,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和专业擂台比赛,全面检验人才培养成果,并择优推荐10名拔尖人才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择优评选10名行业领域“首席工匠”“领军人才”进行系列报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才”环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