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聚人才在服务发展中贡献智慧力量——新时代十年共和县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综述
来源:0 发布时间:2023-09-22 00:00:00 浏览次数: 次 【字体:小 大】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围绕事业发展育才聚才,改革体制机制用才励才,为共和高质量发展打造人才“引擎”、注入强劲动力。

十年来,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持续在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服务等环节下功夫,健全完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人才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强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研究制定《共和县人才培养办法(试行)》《共和县优化人才评价及使用实施细则》《共和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抓人才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办法(试行)》等10余个政策文件,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

紧扣发展“引”才,依托“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昆仑英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项目,不断丰富人才飞地揽才、开发编制聚才、校企合作借才等引才路径,引进麦康森、张德权、罗方等高端人才及团队400余名。常态化开展校园引才,连续三年直接引进博士生3名,硕士研究生34名,成功入选第二届青洽会“组团式学科研究与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十大特色人才项目。坚持柔性引才引智与科技项目相结合,紧扣“四大”产业联盟建设、有机枸杞、冷水鱼等特色产业领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等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共和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引才聚才计划,制定出台《共和县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落实人才支持资金800余万元,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集聚共和。
关心关爱“育”才,拓展人才交流交融矩阵,先后与国家商务部、江苏常州等互访交流170余次,选派510余名医疗、教育、发改等领域能力突出的优秀干部赴北京、江苏等地挂职锻炼、跟岗实训。依托省内外优质培训资源,组织举办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农牧区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班次150期8500人次。整合各类有效资源,依托医疗人才“组团式”援青、科技特派团、三区人才等帮扶队伍,实施本土人才“365种子工程”、农牧区实用人才“领头雁”培育、“新苗”培带工程,累计培育本土人才、乡村工匠600余名,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一线流动。
全心全意“留”才,不断优化人才服务,推行《共和县关心关爱干部十项措施》《共和县干部疗休养工作管理办法》,组织300余名干部及高层次人才开展健康体检、异地休假疗养活动,大力营造爱才重才氛围。制定出台《共和县优秀人才评选表彰办法(试行)》,设立“优秀农牧区实用人才”“能工巧匠”“优秀创业大学生”荣誉体系,评选表彰余龙、格日才太等20余名本土优秀人才。分层分类做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由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联系服务,推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整合现有服务空间、活动阵地等资源,着力建立共和“人才之家”,设立“人才公寓”,为引进人才营造安心安业的人才居住环境。

因地制宜“用”才,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人才管理体系,分类建立农牧区实用人才、技能人才、乡村工匠人才信息库,对涌现出的马文明、薛金海、陈列东主等50余名优秀“土专家”“田秀才”给予重点扶持,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组织带头、引领发展、带动致富作用,为乡村振兴工作奠定了人才基础。充分发挥名医名师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建好建强县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县教育局教研名师工作室、历史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基地,带动培育教育、医疗领域专业人才,聚力打造区域本土人才队伍培养“小高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