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淌河镇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八个更加”新成效
今年以来,倒淌河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州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认真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要求,紧扣全镇发展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不断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竭力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推动作风转变,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较好完成了各项发展目标任务,体现了“八个更加”的工作特点。
一是生态保护更加有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陈刚书记关于青海湖生态环境“五个不”工作要求,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草-河-湖-鱼-鸟等共生生态链不断趋于平衡。配合县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实施倒淌河流域生态修复和治理项目,排查整治集镇642家住户、233家商户生活污水管网,清理规范排污井235座,新建雨污管网4100米,不断提升倒淌河集镇生活污水、垃圾收集规范处置水平,倒淌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加大河湖巡查值守力度,全力防范环湖旅游乱象反弹回潮,青海湖旅游秩序进一步规范。认真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完成草畜平衡和禁牧区优化调整工作。组织辖区各村群众深入开展草原灭鼠行动,灭鼠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草原生态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甲乙村、湖东种羊场和集镇生态搬迁安置项目稳步推进。
二是乡村建设更加美丽。投入资金6026.87万元,实施完成倒淌河集镇外立面改造项目,牦牛广场建成运行,聘用16名保洁员常态化对集镇道路沿线、河道内外、背街小巷环境卫生进行深入整治,集镇街道干净整洁,车辆停放安全有序,商户经营秩序井然,集镇功能和品味不断提升,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旅名镇”正在全力打造。加快特色村庄建设,按照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原则,投资962万元组织实施甲乙村“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村庄设施功能进一步完善。累计实施完成7个村的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抗震改造8户,农牧民住房安全更有保障。尕--西公路提升改造项目全面完工,湖东种羊场、东卫村、甲乙村和哈乙亥村村级道路硬化项目和柏油路建设项目全面建成投运,乡村“柏油路”正在铺就农牧民的“幸福路”,乡村道路建设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和生态管护员作用,加强村级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
三是产业发展更加向好。按照产业“四地”建设的要求,全力打造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示范点建设,扶持壮大次汗达哇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强化科技赋能,构建了全州乃至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以草定畜、种草养畜“7+5养殖模式”,实现藏羊养殖“两年三产”,实现了高质量发展。预计年内实现人均分红9230元。争取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共计927.83万元,组织实施甲乙村千只藏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基地)建设项目、黄科村藏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和黑科村千只藏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东卫村千头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购买藏羊645只,牦牛298头。扶持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2024年全镇村集体经济预计收益达201万元,辖区9个村均实现“破10”目标。大力扶持发展种养殖业、农机服务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全镇发展成立家庭牧场30家,专业合作社30家。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目前发放发放“530”小额贷款529.6万元。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目标任务,鼓励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业发展,甲乙村旅游专线沿线9个群众增收点运营规范有序,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2024年全镇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25244.28元,增长率13.65%。倒淌河景点实现旅游人数80万人次,娄拉沟生态旅游景点正式运营。
四是民生保障更加稳定。认真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年内新识别纳入监测户9户27人,消除风险户3户10人。深入落实兜底保障政策措施,为4024名全镇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高龄老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963.28万元(农村低保705户1722人,发放救助资金910.3万元;城镇低保524户1213人,发放救助资金857.96万元;特困供养人员29人,发放资金45.86万元;受理临时救助56户177人,发放救助资金23.94万元;发放高龄补贴513人68.52万元,发放残疾人补贴370人53.04万元。总计1963.28万元。)认真组织开展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180人次,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18人,就业率100%。上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6.5万元,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不断上升。兽医站办公楼建设项目主体完工。投入资金30万元,建成甲乙村村级卫生室,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常态化机制,劝返辍学人员返校6名。
五是基层治理更加有效。聚焦平安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成立了倒淌河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健全矛盾纠纷化解、信访回访等6项工作制度,常态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及时调处矛盾纠纷22起,成功化解甲乙村和曲什纳村、蒙古村与湟源县日月山村重大草山矛盾纠纷,全力稳控巴卡台、湖中种羊场矛盾纠纷,有效防止矛盾升级、风险外溢。做深做细11名重点人员管控工作,开展谈心谈话22人次。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法律十进”、中央1号文件宣讲等活动,深入开展打击非法宗教、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依法信访等方面法律法规宣讲解读工作,基层普法工作取得新成效。健全完善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及时研究成立乡镇综合执法“吹哨队”,全面加强辖区私搭乱建、环境卫生、安全生产、偷采沙石、未批先建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吹哨”。加强宗教寺院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规范管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
六是党的建设持续强化。严格履行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 落实基层党建“六个一”要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今年以来镇党委共开展政治理论学习40次、专题研讨4次,12个支部累计召开党员大会40余次、讲党课36场次。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培养积极分子34名,发展党员11名,预备期满转正15名,农牧民党员档案归档380份。加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调整“两委”委员2名,到村“任职”大学生27名,近期计划调整村支部书记2名。开展农牧民党员冬春轮训班2期320人次,组织6名村干部参加国家通用语言培训,选派57名村党支部书记和后备干部参加培训,村社区干部队伍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讲好发展变化的故事,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
七是作风建设持续向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和党纪党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紧盯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岗位,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给予诫勉谈话2人、提醒谈话6人,挽回群众损失9.2万元。组织召开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会2次,把“东卫村非法开垦天然牧草地行为监管不到位问题”作为警示教育的重点内容,在正反结合、纠树并举上持续发力、常抓不懈,用身边的“活教材”教育身边的人,将纪律处分“一张纸”变成纪律教育的“一堂课”。聚焦节假日、婚丧嫁娶、子女升学等重要时间节点,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教育,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着力解决问题7条,推动全镇干部纪律作风建设持续向上向好。
八是武装工作有序推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把党管武装制度化、常态化,强化政治引领,把加强民兵建设工作、征兵工作纳入党委指导下的重点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同抓的良好工作格局。通过全镇上下的联动合力,较好完成了民兵整组、年度征兵、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工作。全镇编齐基干民兵30名、情报信息员5名、普通民兵200名。全面完成镇武装部“三室一库”进行提档升级,规划布置镇武装部办公室、资料室、活动室、器材库、民兵之家。扎实开展慰问走访活动,对3名退役军人老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1500元,详细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家庭生活情况,进一步弘扬了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在全镇上下营造了尊崇、关爱退役军人的良好氛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