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深化医改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让农牧民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2021年以来,共和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目标,在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发展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健全基层医疗服务网络、精准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多项举措,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农牧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2024年被评为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地区。
红色引擎驱动医共体发展跑出“加速度”。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率先在全州成立县域医共体党委,组建资产管理、财务管理、远程诊疗中心、医疗质量管理等“十二个管理中心”,实行人事、财务、药品、绩效等“八统一”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县域医共体健康有序运行。同时,不断加强医共体管理自主权,建立全员绩效考核机制及医共体内人员双向流动机制,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对医共体各分院,实行“一科帮一院”,通过驻点帮扶和专家医疗巡回指导等措施,乡村两级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以银医合作方式,投入1500万元建设医共体信息化智能平台,多学科专家团队在线服务,自远程会诊平台开通以来,开展远程影像3000余例、远程心电865例、远程会诊54例。
政府办医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水平“新动能”。严格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县级财政每年投入1600余万元用于解决县域医共体90名同工同酬、20名公益性岗位和265名乡村医生待遇。投资1646万元建设黑马河镇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和石乃亥、江西沟、铁盖卫生院完善工程项目。投入990万元,建设县中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投入2210万元,建设省级重点专科1个,县级特色专科12个,胸痛中心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基层版)认证,成为青海省首家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中藏医医院。总投资2.7亿元,实施县中医院改扩建项目,新建3.5万平米住院医技综合楼,打造门(急)诊、住院一站式服务模式。
守正创新夯实中藏医药事业发展“奠基石”。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牵引,持续推动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中医院康复科和基层医疗机构中藏医馆建设,深入挖掘道地药材,积极开展中藏医药文化普及活动,实现中藏医医师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现已建立以县中医院为龙头、医共体各分院中藏医馆为支撑、村卫生室中藏医阁为网底的中藏医药服务体系,全县14个分院“中藏医馆”建设全覆盖,并配备专业中藏医医师,规范开展针灸、推拿、中药导入、拔罐、艾灸、按摩等6类10项以上的适宜技术,56所村卫生室建立中藏医阁,能够开展4类6项以上的适宜技术,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年接诊中藏医药就诊患者4.92万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36.10%。2024年4月,顺利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省级现场验收工作。
组团帮扶用心用情书写医疗帮扶“心篇章”。持续深化“组团式”帮扶工作,聚焦“五大中心”建设任务,统筹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1380万元,打造中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购置磁共振医疗设备,并实施县中医院提质扩面工程,打造涉藏地区一流县级中医院。以理念更新为牵引,多频次开展与常州医院远程会诊、教学合作和互访交流,深耕关键技术引进,成功开创“青海省首例”前列腺热蒸汽消融手术,填补县域医疗技术空白29项,开创共和医疗服务多个“首例”。全面推行“组团式”师带徒模式,县中医院20名骨干医师与5名援青人才结对拜师、全程帮带,择优选派27名骨干人才赴常州跟岗实训、交流学习,极大提升了医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培养了一批“留得住、拿的出、有担当”的本土专业人才队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