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青海省人民政府 海南州人民政府
智能机器人
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各县政府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共和快报>详细内容

共和县成功化解历时30年的草山地界历史遗留问题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01 08:56:57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共和县主动对标省委平安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按照省州委关于平安建设工作的具体部署和要求,着力在解决影响群众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影响民族团结的突出问题上持续发力、攻坚克难。10月29日,在共和县与湟源县、倒淌河镇和日月乡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倒淌河镇蒙古村与日月乡日月山村成功签订了友好放牧协议,明确了日月山草山争议地段相对长期固定的友好放牧界线,由矛盾双方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代表共同拉设网围栏,防止矛盾反弹和消除争议地段的安全隐患,双方群众代表诚恳表达了严格遵守协议和长期友好放牧的诚意,互献哈达,握手言和。至此,历时30多年的草山地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有效解决,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两县“平安乡镇”建设成效。

1

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增强化解矛盾纠纷的政治自觉。近30年来,每到在夏秋季草场转场时,倒淌河镇蒙古村牧民与湟源县日月乡日月山村牧民不时就越界放牧问题产生纠纷,两乡党委政府积极作为介入调解,但矛盾长期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今年以来,共和县以党纪学习教育和省委“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工作要求为抓手,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决扛牢维稳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把预防化解重点领域矛盾纠纷作为护稳定、保平安的关键环节,组织倒淌河镇党委政府先后7次主动与日月乡党委政府沟通协调,积极寻求省州县民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多次到矛盾纠纷现场调研,查阅相关档案资料,走访老党员、老村干部和群众代表,找准、找实问题根源和症结所在,进而针对具体问题研究制定工作举措,明确工作思路,切实做到从政治上着眼、从细微处着手、从根子上着力。

维护法定原则,切实增强化解矛盾纠纷的法治自觉。1996年省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裁定海南州共和县与海东地区湟源县行政区域界线的通知》中明确了倒淌河镇蒙古村与湟源县日月乡日月山村间的草山地界。但倒淌河镇蒙古村个别牧民对于涉及1600余亩草山的法定界线认识模糊,偶尔存在越界放牧现象,导致双方群众聚集、扣留牲畜和发生口角等情况时有发生。共和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按照政策解决群众诉求,把法治教育、政策解读贯穿于化解矛盾全过程,从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强化蒙古村牧民的草山地界法定线意识,会同县民政、司法等部门,向蒙古村牧民讲清行政区划有关政策要求,讲明越界放牧对双方群众睦邻友好、民族团结、边界平安和社会稳定等带来的严重影响和越界放牧的违法性,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引导群众自觉维护法定界线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坚持依靠群众,切实增强化解矛盾纠纷的行动自觉。多年来,为调处两村草山纠纷,蒙古村与日月山村村社干部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双方村民各执一词,谁也“寸土不让”,村社干部解困按钮。为切实破解问题症结,倒淌河镇党委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精准把握双方法定行政界限和传统放牧习惯线不一致这一重点,与蒙古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代表进行商议讨论并达成统一思想共识,提出“既要尊重事实,又要遵守法定线、更要顺应发展”的解决思路。先后多次主动与日月乡党委政府、日月村“两委”班子进行沟通交流,直面问题,共商解决措施,用充分的工作耐心和韧劲推动问题解决,通过不懈努力,双方群众承诺严格遵守法定行政界线。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双方地缘相邻、人缘相亲的特点,按照睦邻友好、促进团结、共建平安的要求,充分尊重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放牧习惯,握手言和,最终达成一致的永久友好放牧界线,签订了睦邻友好放牧协议,并组织群众拉设网围栏,至此倒淌河镇蒙古村与日月山乡日月山村历时30多年的草山地界历史遗留矛盾纠纷彻底化解。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