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建管养运”四大环节 全力推动“路长制”工作走深走实
齐心协力“建好路”。组织召开全县交通运输、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会议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强化安排部署,全力推进农村公路项目谋划实施。精心项目谋划储备,根据全县路网统筹规划和各单位需求申报结果,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纳入项目库并申报解决。截至目前,已纳入2025年道路建设项目库“四好农村路”项目43个(含县道1条、以工代赈项目2个)。扎实开展项目建设,2024年投资2.5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8条、桥梁6座,预计年内实现全县8条县道、22条乡道、566条村道全部贯通和6条重要县道“白改黑”油路通达目标。通过多年来持续投入建设,全县农村道路通达深度、通行能力、路况水平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路网结构“三横七纵中间辐射”布局初步形成。
创新方法“管好路”。加强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及时制止并报告侵害路产路权行为,99个村全部建立路产路权保护管理站,严肃查处货车遗撒滴漏、渣土外运撒落扬尘等行为,实现公路沿线、公路用地乱堆乱放整治常态化长效化。严厉打击超限超载、破坏路域环境、“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累计检查运输车辆26.6086万辆、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81辆次,非法营运案件22宗,行政处罚62.25万元,卸货1273.76吨,开展各类安全宣传教育60余次。创新性提出农村公路管养“三长两员一户”共建制,通过县级路长统筹引领、乡镇路长落实推进、村级路长组织协调、监管员常态监督、护路员日常管护、沿线户人人参与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全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发挥实效。目前已成功打造沙珠玉、石乃亥2乡(镇)16个村试点,研发“路路通—吃住邮购一扫全知”二维码小程序,完善各村基础信息,引导路边户履行门前三包义务和监管职责,确保道路通畅、美丽、洁净、安全、便利。
多措并举“养好路”。全力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健全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形成财政投入职责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格局,强化日常养护检查考核,加快实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提升道路隐患排查处置水平,聚焦农村公路养护重视不够、养护资金落实不到位、养护人员不足等问题加强资金筹措和养护技能培训,年内争取养护资金996.76万元、开展“路长制”专题培训1次,完成1540.27公里列养路段日常巡查和病害防治整治任务。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建立专业县级养护队1支、配备乡村护路员228名,汛期期间上报各类风险隐患37处并及时进行应急处置,保障群众安全出行。
全力保障“促运营”。注重“路长制”建管养成果运用,促进交通联农联产联景融合发展,以公路建设管养成效服务保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提升道路运营水平。认真执行《共和县“路长制”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标准、办法、内容,加大农村公路管护工作督促落实力度,实现村级公路养护“段段有人考、段段有人管、责任到人”目标。定期开展道路养护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管养人员法治化、专业化水平,目前共开展256名护路员集中培训1次、现场养护实操训练1次、道路汛期应急演练1次,解决汛期物资合计5.28万元。全面推进客运服务覆盖并升级,开通“962100”定制客运线上服务,运营农村公交班线6条、定制客运线路6条,实现“点对点、门对门”服务,解决农牧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整合道路运输资源,启动“交邮融合”模式,完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打开农牧区运输市场环境,助力农牧民增收增产,共完成各类包裹运输2564余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