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品牌】“心田”工作法构建社区服务治理新格局
近年来,共和县恰卜恰镇政和社区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宗旨,聚焦建强社区战斗堡垒、解决居民急难愁盼、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共建和谐美丽家园,探索推行党建引领“心田”工作法,积极构建“党组织领导、联点单位搭台、居民广泛参与、多元协同发展、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工作新格局。政和社区先后被评为“县级示范社区”、州县两级“社区‘石榴子家园’”“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
一、背景情况
政和社区设立于2017年8月,辖区面积 5平方公里,居民3045户6134人,有藏、汉、回、土、蒙等14个民族,是全县保障性住房较集中的片区,居民以进城农牧民、外来务工人员为主,来源杂、民族多、流动性强,社区管理难、矛盾调解难、跟进服务难的问题突出。面对“三难问题”,社区坚持支部引领、党员示范、服务先行的工作理念,探索推行“心田”工作法,实行网格化管理,分为四个网格,内设小网格11个,不断优化网格管理服务模式,划定“田”字格,以“赤诚铭心”“服务暖心”“曲艺通心”“真心换心”持续润养居民心田,开出政通人和最美的格桑花。
二、主要做法
(一)“赤诚铭心”建强社区战斗堡垒。采取“1+N”党组织联建模式,集聚党建工作合力,即社区党支部引领,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联动,结对单位党支部联点,推行联建、联创、联防、联调、联治、联谊“六联”工作机制,形成了“组织共建、创城共推、安全共筑、矛盾共调、要事共商、资源共享”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注重强化党支部自身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了社区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
(二)“服务暖心”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社区党支部始终把服务高龄老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摆在首位,组建以社区书记为队长、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为成员的三支“爱心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卫生清洁、物资采购、代办代缴、爱心陪聊“五项便民服务”,推动社区服务由“进社”向“入户”深化;打造老年活动室等阵地,其内部设置了诸如茶室、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室等功能区,得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推动社区服务由“见事”向“暖心”深化。同时,设立“红色议事厅”,建立居民协商议事机制,引导辖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切实解决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先后将城北一、二、三区房屋漏水、地基塌陷、小区车辆乱停乱放、环境卫生脏乱差等居民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曲艺联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筹措资金建设练舞房、聘请舞蹈教练、搭建百姓大舞台,指导辖区文艺爱好者、退休干部职工组建社区文艺队和老年曲艺队,开展全民共建路演、民族服饰鉴赏、文艺活动专场等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社区成为各族居民共居、共建、共乐的“温馨港湾”。
(四)“用心换心”共建和谐美丽家园。围绕社区治理难点堵点,深入推进“党建+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划定“田字型”管理网格,配备总网格长、网格长、网格员,结合1周两次入户调查、每月1次代表接待日、每周1次志愿服务为载体,入户访民情、座谈听民意、服务换民心,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现场解决矛盾,使群众诉求畅通表达、矛盾纠纷妥善处置。通过全方位想到做到的服务,辖区居民有事找社区、没事也到社区,幸福政和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三、经验启示
(一)建强党支部,发挥好战斗堡垒是前提。社区党组织是党的工作在城市的“神经末梢”,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担负着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只有加强社区党支部自身建设,积极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统筹社会资源,鼓励多方参与,才能群策群力、化解顽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社区治理效能。
(二)聚焦群众期盼,用心用情服务是核心。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工作连着民心、通着民情,是党群关系的窗口,是服务群众的桥梁,是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将百姓最关心的难事、杂事、烦心事放在首位,走进群众、了解群众,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问题,满足他们的生活期许,才能让群众既满意又安心。
(三)突出居民自治,打造和谐社区是关键。社区治理的核心是以居民为主体,通过居民自治实现治理。因此,必须加强居民自治意识,推进居民自治机制建设。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居民委员会和社区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实现社区事务民主决策和公开透明,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高治理效能和居民满意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