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专题专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详细内容

共和:创城脚步不停歇

2018-11-30 08:27:12 点击:[] 字体: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2018年2月,共和县成功入围中央文明办发布的2018年----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取得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资格。为此,共和县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制定具体措施,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争创工作。

共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海藏通衢”“进藏咽喉”之称。自古以来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

2018年以来,共和县认真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层层发动,全面引导,改造城市环境,打造城区形象。

完善设施 让和谐宜居成为城市主色调

城市环境是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观的体现,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为了深入推进“文明共和”建设,共和县狠抓城镇和农牧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县乡村路网体系不断完善,重点水利工程全面完工;电网建设统筹推进,龙羊峡、黑马河等重点乡镇实现广覆盖,1276户农牧民彻底告别无电历史,实现了城乡建设新跨越。

同时,共和县紧盯发展中的突出短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开工建设了藏文化产业创业园、恰卜恰城北新区、龙羊峡城镇建设及旅游开发、城乡保障性住房、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民族体育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一批填空白、蓄势能的重大项目,全县46个美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关注的扶贫、教育、就业、文化、医疗、住房等民生事业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在创城的步伐中逐步提升。

文化惠民 为创城增添新活力

创建文明城市,不仅是一个抓硬件环境的过程,更是一个培育城市文化、涵养道德风尚、提升市民素质的过程。共和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不断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文明共和”创建系列主题活动中,组织“学雷锋”志愿服务、“博爱一日捐”等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认真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共和人”“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族干部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全面提升。

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也愈加丰富多彩。共和县广泛开展射箭、赛马、拉伊、社火、锅庄等传统地方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精心打造《千里和缘》和《长征精神》唐卡展厅,搜集整理《松巴·益西班觉文集》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大力扶持民族歌舞演艺和手工艺品等民族文化产业,促进了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开放县射箭馆和全民健身中心,组织开展“百姓大舞台”周末广场文艺演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以及科普宣传讲座、卫生咨询义诊、图书流动服务等文化公益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项项文化惠民的举措不仅让百姓充分享受了文化生活带来的精彩,同时也助推了创城工作的开展。

关爱未成年人 打造良好人文环境

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对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负有重要责任。自创城以来,共和县教育局以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净化社会环境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构建完整的育人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孩子们的文明意识,带动他们自觉参与到创城活动中来。

学生思想品德的引领建设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共和县各学校通过校会、主题班会、主题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比赛、板报宣传等不同的形式深入开展“四爱三有”、民族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师生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民俗博物馆等,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培养广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共和县各学校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索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走廊文化、板报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思路,根据教育主题的不同,在校园重要位置悬挂宣传标语,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校园的每一面墙都能激励人向上,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育人功能。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推进绿色文明和谐美丽小康新共和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综合提升工程,是造福于民、惠及群众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更是推进共和全面发展、全面提升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

如今,一项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正在共和县全面铺开,再次吹响冲锋号,全县各族群众干部,也正以山清水秀,碧海蓝天、文明和谐为奋斗目标,精心浇灌着美丽的文明之花,阔步迈向美好的未来。(西海都市报/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