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委常委、县委书记张峰赴铁盖、廿地乡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近日,州委常委、县委书记张峰深入铁盖、廿地乡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听取乡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班子成员关于生态环境治理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张峰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草原生态关乎农牧区千家万户生计,是群众发家致富的“命根子”。农牧和各乡镇要建立完善草原生态保护机制,严格落实草原禁牧、休牧制度,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力度,用最大力度、最大限度保护草原生态。坚持“两山”理念,提高龙羊峡库区北岸、黄河沿岸绿植覆盖率,形成黄河南北两岸交相辉映的优美生态环境。立足资源禀赋,在平衡协调好生态保护与乡村旅游业关系的基础上,科学适度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切实提高群众收入。
提高母畜比例、加快牲畜周转是提升农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要聚焦市场需求,优化畜群结构,提高母畜比例,提升农畜产品出栏率,切实增加农畜产品经济效益。乡镇和财政、农牧、发改等部门要结合消费帮扶,完善本地农畜产品内循环机制,畅通营销渠道,打造共享平台、激发市场活力,切实提升群众实际收入。
围绕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养殖大户、养殖能手、龙头企业的带头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有机绿色农畜产业,积极探索“一户一牛、一人一牛”、家庭牧场等合作模式,做稳做实村集体经济,打造区域性特色畜牧业强村、强镇。财政、农牧等部门要合理利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重点支持“有作为、有特色、有前景”的合作社,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撬动效应,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参与率。
聚焦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这一目标,统筹推进种植业和畜牧业,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饲草,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形成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结合的良性循环模式。加快草地传统畜牧业向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经营的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尽快实现“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草牧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