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特色种植业带动百姓奔小康
6月,进入“果蔬缤纷”的时节,共和县“乡村采摘季”也拉开帷幕。6月 22日,记者来到共和县龙羊峡镇阿乙亥村三社,田野里金灿灿的油菜花散发出淡淡清香,红砖瓦房整齐排列,周边游客正散步拍照。近几年,共和县有效推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大发展,将农村山地资源转化为经济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小蔬菜成为增收大产业
走进共和县龙羊峡镇阿乙亥村三社龙羊峡文明蔬菜水果种植家庭农场,满眼绿油油一片,西红柿、菜花、西芹等蔬菜透着勃勃生机。
几年前,龙羊峡镇阿乙亥村村民马文明和妻子在共和县城打工,虽然也能增加一些收入,但他想回到土地上发展一份实体产业。2010年,马文明回到老家龙羊峡镇阿乙亥村三社承包了2.7公顷土地,发展蔬菜种植业。起初,因为种植经验不足,连续两年蔬菜达不到商品标准,一直处在亏空状态。
不服输的马文明重新购买种子全部贴标签试种,2013年,2.7公顷蔬菜全部达标,一年纯收入达到4 万元。接着他又开始研究覆盖地膜种植蔬菜,蔬菜从原来的一年一茬变为两茬。2015年,马文明种蔬菜已开始盈利,一心想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采摘基地的马文明又修建了4 座保温棚,并注册成立了龙羊峡文明蔬菜水果种植家庭农场。
如今,他的蔬菜种植基地已经扩大至5.3公顷,每年纯收入达到20万元。“蔬菜主要供货给共和县菜市场和游客采摘,销路畅通。眼下,正在推进现代化观光农业。”马文明说。

马文明在修剪火龙果枝丫
火龙果让日子“火”起来
“火龙果今晚要开花了,现在得调好温度。”“这些新长的枝条需要修剪掉,疏花疏果才能有好收成。”走进火龙果温棚,马文明又忙碌起打枝修杈。一排排带刺的火龙果果树整齐排列,菱形的绿色枝条从架子上延伸下来,米白色的花骨朵含苞待放,宛如一盏小灯笼,十分好看。
“与火龙果结缘,得益于政策技术培训的机会。”据马文明介绍,2016年,他去甘肃省张掖市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时,在培训基地保温棚看到气候环境与共和县相差不大的张掖市能种出火龙果,这让他感到很震惊,便萌生了在龙羊峡镇阿乙亥村种植火龙果的想法。紧接着他又三次前往张掖市学习交流火龙果种植技术,2017年,马文明将火龙果树移植至自己的温棚里。2018年,火龙果开始结果。随后,他拿出存款和政策扶持的40万元支农资金,又流转了两公顷土地,修建了7 座保温棚,种了4 棚火龙果,2019年,火龙果迎来丰收季,4棚火龙果收益能达到40万元。马文明告诉记者,成熟的火龙果根本不用担心销路,仅是当地观光采摘都供不应求。
除了火龙果以外,记者看到试验棚里种有柠檬、百香果、番石榴、香蕉、莲雾等亚热带水果。看着瓜果长廊,马文明表示,近两年在政策引导下,共和县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越来越好了。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马文明还长期为建档立卡户提供岗位,每人每月按时发放3600元工资,每年解决1300人次劳动力,帮助他们增收,带动更多的种植户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