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共和县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综合经济实力跨越提升
【开篇的话】:这里曾是唐蕃古道上的重镇,历史悠久,文化瑰丽;这里素有“海藏通衢”“进藏咽喉”之称,山河锦绣,风光壮美;这里就是海南藏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州府所在地。共和县,一方美丽、神奇,孕育希望、魅力无穷的高天厚土。
40年风雨兼程,40载春华秋实。十三万共和儿女秉青海湖之灵气,竭赛乾山之睿智,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正焕发着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生机。改革开放40年,共和的巨变波澜壮阔,发展动人心魄。
图为80年代初 中共共和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纪委、县政协
1949年9月,共和县成立人民政府,直属青海省人民政府。1953年12月,海南藏族自治区成立后隶属自治区。1955年自治区改为自治州,共和县为州属五县之一。
1978年,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共和县各族干部群众精神抖擞、意气奋发,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1979年2月,共和县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决定把全县重点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1983年,全县农业区普遍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2001年,共和县被确定为全省退耕还林(草)试点县;2002年,共和县进行了农村牧区改革试点工作……在党中央和省州委大政方针指引下,一系列改革措施随即在共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40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奏响了一曲共和人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的华美乐章,书写了一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凤凰涅槃、转型发展的壮丽史诗。近年来共和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加快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改革答卷。
如今的共和县
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72亿元,比1982年翻了7.5番,年均增长15.6 %;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比1979年翻了近 11番,年均增长21.8 %;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5亿元,比1978年翻了4.6番,年均增长8.3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25.5亿元,比1978年翻了8.3番,年均增长15.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78亿元,比1978年翻了近 6番,年均增长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14元,年均增长11.4 %;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84元,年均增长13.24 %。(共和县委宣传部)
金河水泥厂
光伏惠及百姓,科技改变生活
提倡清洁、可再生新能源,打造绿色环保新共和
安全生产、“稳”字当头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