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走进共和>生态共和>详细内容

清洁能源大州的“心有担当”

2018-03-13 08:14:10 点击:[] 字体:

      曾经,共和县塔拉滩戈壁一片荒芜。

      2012年8月,寂静的塔拉滩戈壁突然热闹起来,尘土飞扬,机声轰鸣。

      就是从那年起,预示着全省生态型新能源典型的新能源产业园区动工建设,昔日荒漠变绿洲指日可待。

      海南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四个转变”的新思路,深入开展调研活动,进一步深化州情认识,把开发新型清洁能源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实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优先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全力推进生态发电园区建设,开创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新局面。

      3月7日,阳光明媚,记者再次来到这片充满生机的“海洋”。笔直的硬化路纵横交错,阳光下,成片的光伏电板,加之枯木逢春成为塔拉滩最美的风景……

 
 

    人们印象中的荒漠,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光伏产业园,蓝色的光伏板一直蔓延到天际线,看不到尽头。就像一位同行所说,上天赐予海南一片蓝色的青海湖,海南人用自己的双手又打造了另一个蓝色的“海洋”。

      走进国家电投集团黄河公司,工人们各自忙碌着。见记者来访,工人人员向记者介绍起了水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所谓水光互补,就是当太阳光照强时,用光伏发电,水电停用或者少发。”工作人介绍说,水光互补光伏将原本光伏间歇、波动、随机的功率不稳定的锯齿型光伏电源,调整为均衡、优质、安全,更加友好的平滑稳定电源,以两个电源组合的电量,利用龙羊峡水电站的送出通道送入电网。

      在公司展厅的大屏幕上,一组数字显示:一年可发电14.94亿千瓦时,对应到火力发电相当于一年节约标煤49.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3.2万吨,二氧化硫约419.1万吨,氮氧化合物364.87万吨。工作人员解释说,数据说明,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效益。

      通过一条大河、一片荒漠,建成世界最大的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实现了水电与光伏发电的完美结合。2016年11月,江苏用上了青海电,而这些电正是从位于共和县塔拉滩的黄河公司850兆瓦水光互补光伏电站输送出去的。

      早在2014年,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海南州太阳能生态发电园区开发建设规划:新增规划面积221平方公里,新增装机容量7300兆瓦,规划期限为2012年至2020年,总装机容量达到1万兆瓦。

      一方面严把光伏企业设备、技术关,规定光伏企业在作业设计、设备购置、建筑安装等技术层面必须符合海南州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切实把加强发电园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作为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吸引力的基本条件和促进园区太阳能发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加快推进园区道路、水利配套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园区绿化和植被恢复工作,确保了园区生态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根据州委“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指示精神,截至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水电、光伏为支柱的产业集群,全州光伏和风能总装机容量达6142.5兆瓦,水光风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省总量的59%,成为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大州。

 
 
    不仅如此,海南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共和光伏园区打造成生态绿洲”的要求,不断加大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光伏电站与养殖业相结合的现代绿色产业,实现了将太阳能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土地及草场资源综合性开发、保护、利用的立体发展模式,建成“光伏电站—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这在我州、青海省乃至全国发展光伏能源、保护草地生态和发展生态畜牧业方面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生态发电园,打造集约化、复合型、立体化的中国新能源集聚区,努力成为中国新能源高地。”这是州委州政府的“心有担当”,也是海南各族干部群众心中期盼已久的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