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奏响和谐发展新曲
共和县以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为根本,调动各方力量,丰富创建载体,巩固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县的各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形成了全民族携手相依,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2015年共和县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拥军模范县;2016年共和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
2016年1月17日18时30分,两名从四川来的僧侣从青海湖海心山沿结冰湖面徒步前往黑马河乡途中,因遭遇大风天气,冰面开裂无法进退,两人被困冰面,此时的他们与青海湖的湖边有5公里的距离。
两人被困后,由于风大水寒,冰面随时可能破裂……接到求救信息后,海南州及共和县组织公安、消防、特警等全力展开营救。
得知有人被困青海湖后,邻近事发地的村民也纷纷来到岸边,与武警官兵们一起投入到一线救援工作中。助救人员用绳子绑缚救援橡皮艇等救援工具,全力以赴地进行营救。
经过近19个小时的军民合力救援,被困于青海湖冰面的两名僧侣在救援人员护送下走出湖面,青海湖岸的救援军人和各族群众一片沸腾。
青海湖冰面营救事件,谱写了一曲军警民大团结和谐曲,在全县唱响了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互帮互助、亲如一家的时代主旋律。
(图2)
近年来,共和县先后涌现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县积极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共和人”、“五四青年”、“五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挂牌命名“五星级文明户”家庭1808户、表彰示范户90户。通过积极培育选树先进,先后涌现出了多杰宽舍己救人、倒淌河镇拉乙亥麻村和切吉乡加什科村带领群众共建共创民族团结进步、铁盖乡上合乐寺村“双基联动”、环湖群众勇救交通事故起火车辆被困外省游客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人物和集体,其中,多杰宽被追授为“青海省青年民族团结进步优秀个人”,拉乙亥麻村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团结引领和谐幸福梦
共和县切吉乡加什科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达哇太,既是该乡加什科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又是保护生态、促进民族团结的带头人。
前些年,作为一名党员的达哇太从海南州民族高中毕业回到加什科村,任村委会会计兼二社社长,他认识到要想富必须改变思想观念,过去牧民往往只注重传统牧业生产,比较安于现状。如何立足本地优势,实现致富呢?他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发展牧区经济关键在于利用牧区优势,发展科学养殖。
为了早日实现乡党委提出的“稳畜增绵、发展畜棚、赶着牛羊奔小康”的经济发展展目标, 他的足迹遍及全社牧业生产的各个角落,在较短的时间内走遍了家家户户,对全社的草场了如指掌,并在牧业生产中适时提出牧业养殖产业化、结构合理的计划,为逐年增加牧民收入探索出了一条捷径。
加什科村大部分草场毗邻海西州茶卡镇。过去边牧地区,双方牧民群众不免有一些小矛盾,小纠纷。
为协调做好双方群众的思想工作,在他的建议下,从2004年起,双方群众每年在8月份草原上举办民族团结联谊会。虽然联谊会规模不大,但群众彼此在联谊会上推心置腹的交流,不仅使该地区的矛盾发生率逐年减少,而且有效地维护了地区稳定,促进了民族团结。加什科村呈现出的一切,折射出共和县民族团结进步在创建中日益深入人心,这与当地大规模推出的创建举措息息相关。
共和县创建办公室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在共和县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抓住矛盾协调化解,筑牢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是重中之重,只有把这些做到位,才能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文明营造美丽新家园
这些年,共和县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泛宣传动员,发动群众参与,共和县文明委向全县家庭发起了《争做文明家庭争创幸福生活—倡议书》, 各城镇社区扎实开展宣传、走访、入户工作,社区各小区、楼院均张贴了宣传画、悬挂了横幅、发放了宣传品。“五星级文明户”的创评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结合,拓展深化“九进”活动,健全落实“六大工作机制”,丰富完善活动载体,全力做好创建提升工程,让大家争创“团结风尚星”。
共和县恰卜恰镇金安社区的加央一家是社区的“五星级文明户”,也是这个小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户。走进他家,院里院外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十分干净整齐。当然,他们家评上“五星级”可不仅仅靠这一点,在左邻右舍的眼中,他们家可是民族团结的典范。
加央一家是前几年从贵德县搬迁过来的。当时一家5口人生活十分贫困。为了供儿子上学,加央每天都要到离家40公里外的草场上放牧,而妻子尕桑卓玛也是起早贪黑地去卖酸奶和牛奶贴补家用。就这样,经过十多年的奋斗,一家人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能有现在的好日子,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所以我们更要爱党爱国,爱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加央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共和县坚持以先进典型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县委县政府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模范,精心培育创建亮点工程,重点打造了“共舞和谐馆”等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并分行业、分领域、分阶段组织实地观摩,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在草原雪山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