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建成万亩特色林业产业基地
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在“十二五”期间利用发展有机枸杞产业把海南打造成“千万亩生态林、百万亩高原生态经济林”生态圈的总体思路,我县强化项目争取力度,年内建成以枸杞为重点的特色林产业种植基地1万亩,其中枸杞0.83万亩、早实薄皮核桃0.13万亩。
一是抓目标落实,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将今年发展万亩特色产业基地任务同项目实施乡镇和企业签订种植合同的形式,落实具体任务和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密切协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力推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是抓龙头企业,确保产业发展到位。扶持、引进宁夏万森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和共和玉苗产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由企业负责完成4000亩有机枸杞产业基地,形成林产业产、供、销和加工产业链,提升我县特色林产业发展深度,并实现由部门造林绿化向社会化方式转变。
三是抓规模意识,确保引导到位。将建设重点放在共和盆地适宜种植的切吉、沙珠玉、恰卜恰 、龙羊峡和铁盖等乡镇,每片种植面积均在100亩以上,品种选择在当地适应性强、能尽快坐果并发挥效益的宁杞1号和早实薄皮核桃,并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行。
四是抓资金投入,做到扶持到位。结合我县实施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省财政支农基金和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积极向省、州争取林业产业化项目资金,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落实特色林产业项目专项建设资金1301万元。五是抓示范基地,做到推广示范到位。以建设切吉林场和龙羊峡镇后菊花村枸杞基地为重点,抓好特色生态林业基地的经营管理,做好早产、丰产示范。今年,在切吉林场建成0.3万亩有机枸杞基地建设示范基地,并同步建设晾晒场、烘干设备等配套附属,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六是抓种苗繁育,做到产业发展基础到位。在龙羊峡和恰卜恰镇建成占地200亩的枸杞和早实薄皮核桃种苗繁育基地,为做大做强特色林产业,增强发展后劲夯实了基础。
共和县玉苗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枸杞种植情况简介
枸杞产业是具有技术和劳动为一体的密集型产业,也是集产、供、销为一体的朝阳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县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步伐,枸杞产业以其较大的经济生态效益,较广泛的从业人员和较深远的产业开发前景,将成为我县农业经济增长、增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发展后劲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我县得益于共和盆地独特的气候条件,生产的枸杞鲜果玲珑剔透,红艳欲滴,状似红宝石,色红粒大,果实卵圆形,籽少、肉厚,大小均匀,无霉变,无杂质,品质优良。共和县玉苗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紧紧抓住机遇,在省林业厅专家的建议指导下,从宁夏引进宁杞1号进行了种植试验,2009年,在恰卜恰镇下塔迈村种植80亩,2010年在切吉乡切吉林场三中队种植730亩。在恰卜恰镇下塔迈村种植的80亩枸杞从2011年开始产果,产果期由于受冰雹灾害,干果产量每亩只有100斤。根据调查,如不受冰雹等自然灾害,每亩干果产量可达300斤。2012年2月份,玉苗产业公司将枸杞样品送到澳大利亚国际有机枸杞质量监测认证机构,经监测化验,326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达到有机无公害枸杞认证标准。约定价格每斤150元,按约定价格计算,2011年下塔迈村种植的80亩枸杞产值达120万元,每亩1.5万元。下塔迈村种植的80亩枸杞三年共投资95万元,枸杞种植第三年就收回全部投资,并盈利25万元。盛果期,如按每亩干果产量300斤计算,每亩收入达3万元以上,收入十分可观,发展潜力巨大。着力打造成为我县枸杞产业样板,切实带动周边农牧民群众种植枸杞,为推进全县枸杞产业做出新贡献。